第七十九章 人赃并获

作者:大明第一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拒捕,李海自己就能扛下走私罪名。

靠近盐场的地区,贩卖私盐现象很常见,大多有背景,找人顶包后,后台花点银钱打通关系弄个无罪释放,倒也不难。

然而徐煌给他安的罪名却是通敌叛国罪,李海万万不敢接受!

要知道,在大明资敌可是抄家的大罪,谁也承担不起!

李海大叫道:“徐大人,贩私盐的罪名我认了......”

他话音未落,叶渊文急急而来,大叫道:“大人,搜出一封信!”

徐煌接过书信,假模假样的看了起来,而后脸上露出“震惊”之色,喝道:“果真是通敌清虏!书信物证皆在,还敢狡辩?”

李海面色刷白,飞速扫了一眼书信内容,如五雷轰顶!

书信的字迹,竟是指挥同知罗体仁的手笔,内容言之凿凿的称呼东虏满清皇太极为“皇上”!

李海不清楚这究竟怎么回事,但他肯定的是,若是此事属实,不光罗体仁罪无可恕,便是与之合作的李家,也会有灭门之灾!

他忙道:“误会!这不是真的!”

眼见宣武营过来拿人,李海大叫道:“我们的商船是发往日本长崎的!绝不是辽东!”

自古以来,长崎就是日本的对外门户,与中国及荷兰、葡萄牙等国交往频繁。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后,长崎成为日本惟一的国际贸易港。

“发往日本的?”徐煌越发觉得有意思了。

隆庆开关,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但对日本的贸易仍在禁止之内,所有出海船只不得前往日本。

若私自前往,则处以“通倭”之罪!

李海被吓住了,直言道:“那些盐是精盐,是卖给日本大名的,至于粮食,是打算换些娘们回来卖往秦淮河的!”

通倭罪名可大可小,自嘉靖朝戚继光平了东南倭寇之乱,大明对通倭罪名的处罚力度日渐减小。

只要关系和银子到位,问题不大。

然而资敌清虏的罪名可就大了!

眼下朝廷在辽东战败,举国悲愤,皇帝心情更是不佳,若是真被坐实了通敌清虏的罪名,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因此,李海哪怕是承认通倭,也不敢接下扣在头上的资敌满清之罪!

“放屁!倭人会缺盐?”

熟知剧本的朱盛鸿出手了,一拳将李海打翻在地,喝道:“说!让你通敌叛国的幕后主使是谁?是不是罗体仁和李丰?”

“不是......”李海大叫。

“带走!”徐煌断喝一声,完全不给他机会。

其实徐煌已经理清了李家今晚出洋的目的地,就是李海所说的日本长崎,日本缺盐也是事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