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可同日而语?
有棉花存在的凤冠,研究价值太大了。
是,究竟历史改写,亦或者历史个例,暂时没人能确定。
但恰恰是这份没有答案的朦胧性,才更增添了这顶凤冠的魅力。
单是这一份不确定性和这一份神秘性,能为凤冠增色太多太多。
尤其是,如果经过研究发现,棉花的历史,真要因为这顶凤冠而改写。
那这顶凤冠,将直接一跃成为里程碑级别的国宝。
就算研究发现,是历史的个例,那也无妨。隋朝时,中原还没普及棉花呢,隋朝皇室就用上棉花了,这同样很吸引人,凤冠的价值也不会跌落太多。
先前,秦霄为这顶凤冠估价,共分为三个阶段。
现如今,发现棉花后,三个阶段的估价,少说乘二。
这一轮,秦霄对黄军的考验是:黄军对秦霄的回答有无异议?
黄军没发现棉花的存在,没有异议。
所以说,他败了。
至于这缕棉花会不会是凤冠流传过程中,后世无意粘上去的?
关于这点,以黄军的水平,通过棉花的腐朽程度,以及棉花的纤维纹路与凤冠上纤维物的对应,能确定,那就是隋朝时的棉花。
一点狡辩的空间都没有。
黄军还在晕眩,秦霄那催命的魔音再度响起。
秦霄掰着手指,念叨道:“黄大师,速度,想法,机巧,洞察,复原描述,估价,你全输给我了。全过程,你纯被碾压,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咱们两个只见的争论,应该可以落下帷幕了吧?”
秦霄的话,同时也点醒了还在议论与喧哗,争执到底应该改写棉花历史还是仅为历史个例的围观群众们。
围观群众们闻言,完全一边倒地支持秦霄。
事到如今,黄军确实没有继续保留‘天眼’之名的余地了。
秦霄登门拜访,宣布比斗规则,规则很简单:全方位,所有层面的能力,随便比。比上几轮过后,谁输谁赢,只要不瞎,都能看见。
此刻,便是秦霄所提到的时刻。
几轮过后,黄军全败,秦霄全胜。
还有比下去的必要吗?
围观群众们开始催促,宣称长江后浪拍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上一代‘天眼大师’老眼昏花了,该退位让贤,把‘天眼’之名,让给更耳清目明的年轻人了。
甚至人群中,看热闹不怕事大,爱起哄的一批人,已经叫嚷起来了。
“贺新一代天眼大师秦霄!”
“秦一秒,我们洛阳城古玩行无争议的中青代和中老年代的第一人!”
“别问为什么秦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