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宗师的风采

作者:有聊的鱼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子坐的化妆台和凳子。本想示好,却忽略了风俗的差异。”

群众们一言一语,互相补充,竟编制出了一条完美的逻辑链条。

此情此景,令人唏嘘感慨,秦霄触动最深。

这就是群众的力量。

或许群众们容易被误导,容易思维不够统一,互相内斗、拆台,乱成一团。但只要有那么一两个人,对群众加以引导,群众们思想统一了,合力而为,便能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历朝历代,皆如此。

秦霄也总算明白,古玩协会这个打着‘民间’旗号,看上去没啥用处的组织,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责任了。

为百姓科普历史文化常识,引导人们拾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真不是空话,古玩协会一直在这么做。

哪怕是古玩协会下场,为秦霄和黄军的比拼‘出题’,他们故意卖关子,也是为了达成这一意图,让群众们的脑子动起来,毕竟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印象深刻,将相关的历史文化常识,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群众们已经对‘汉代有凳子,只是并非主流’的说法记忆确凿了。于是有人问道:“这么说,古玩协会送来的汉代纯玉化妆台和凳子,是真品?其鉴定难点,在于‘汉代有没有凳子’的争论?”

人们以为,他们会得到肯定的答复。

但很可惜,古玩协会出的‘试题’,怎么可能只有这点难度?

‘汉代有没有凳子’的争论,是考点,却并非是唯一的考点。

化妆台和凳子上,还有更难的考点。

“赝品!”依然是黄军,公布了答案。

对黄军而言,这是生死战,不容马虎,他必须每分每秒都拿出满格的状态来才行。因此,他一马当先,沉声道:“明代仿品,顶多价值两百万。”

“这是典型的‘吃行家’。”

“稍有点鉴古常识的普通老百姓,会停留在‘汉代没有凳子’的误区,从而认定这套化妆台和凳子是一眼假。尽管误打误撞,但他们却说对了。”

“只有达到一定水平的行家,知道汉代其实存在凳子,才会陷入误区,以为这就是汉代传下来的化妆台和凳子,从而被蒙骗。‘吃行家’,吃得就是这种专家。可惜,却吃不了我黄军。”

“假就是假,再多的弯弯绕,我‘天眼’黄军,照样能够看穿其本质!”

毫无疑问,黄军的话,把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的气氛,再次推向了顶峰。

合着探讨了半天,这其实还是一套赝品?

你搁这搁这呢?

套娃?

玩儿呀?

这么复杂、这么绕的古玩,如果真流出去,除非碰上黄军这种大高手,不然不知有多少专家和藏友受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