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3670万港币第1更

作者:黄老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大会。

强制要求退市私有化,股票就会有协议平仓价,其他那些股民手中的股票,会自动按协议平仓价平仓,股民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不卖,那将一文不值!

所以剩下的15.1%的股票,就像回收废品一般回收就可以了,没任何难度,几天的时间,完全足够了!

“老板,已经收购完毕了,现在《南华早报》100%的股权都在我们手中,此次收购《南华早报》,一共耗费了1150万港币。”

颜文翰如实汇报道。

“干的不错!”

夏禹露出赞赏的笑容道。

1150万港币,买下英文报纸第一的《南华早报》,可以说十分便宜了,要知道同样11万份日销量的《南洋商报》都花了100万港币才买下来,现在《南华早报》反而便宜了50万港币。

如此一来,此次收购,《南洋商报》花了100万港币,《星洲日报》花了1100万港币,《天天日报》花了0万港币,《南华早报》花了1150万港币,总共花了670万港币。

而原本收购前九鼎报业公司有500万港币的流动资金,又从汇丰银行贷款了000万港币,合计是4500万港币。

去掉收购花费的资金,现在九鼎报业公司还剩下80万港币的流动资金,完全足够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转了。

“现在四份报纸整合地怎么样了?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完成?”

夏禹再次询问道。

“老板,《南洋商报》和《南华早报》是商业财经类为主的报纸,在这方面我们很有经验,之前我们的《九鼎日报》受限于版面问题,很多文章都没地方发,现在可以把这些文章放到《南洋商报》上面去。”

“特别是《南华早报》,最容易整改,可以把《九鼎日报》上面的部分新闻翻译成英文刊登上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也能够把我们《九鼎日报》的影响力向英国人那边渗透。”

夏禹微微点头,认同颜文翰的分析和做法。

“至于《星洲日报》,更主要的是借助九鼎通讯社来改版,它本身的采编体系就不错,没必要大改,只要把九鼎通讯社的一些高质量新闻发布到上面去,就能提升报纸的质量,再借助我们原来的渠道,销量上升不是问题。”

“最后的《天天日报》,是整改力度最大的,但是因为报社小,难度也小,《天天日报》的员工们享受到了更好的待遇,现在工作动力很足。”

“在运行体系方面,问题不大,现在动作最大的,反而是在发行体系这边,正在快速整合四份报纸的发行体系,特别是《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的,只要整合完毕,我们在东南亚的发行渠道会再上一个台阶。”

“不过现在已经进行了大半了,最多五天,四份报纸都能够整合完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