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阿西吧!!!
章杉倒是想明白了,难道仅仅因为是在写字间的缘故
他在图书馆的时候写论文可是苦逼地很。
果然听见系统的解释:
“宿主在完成0级论文,故而在宿主完成论文骨干部分的情况下,可由系统自动生成完整的论文
说明:该效果仅仅在宿主位于系统所赠的写字间类建筑方可生效。”
章杉:???
好家伙,系统的意思是说这文章跟小学算术题一样,就直接顺手帮我解决了?
能不能不要这么凡尔赛,很伤人的好不好!
不过这么说来,岂不是可以在这里利用碎片水一大堆论文
章杉当即兴冲冲地摩挲着吴淼说:“淼淼,好好表现,表现好我也送你一篇sci”
吴淼:Σ(っ°Д°;)っ
“你就膨胀吧你!”
章杉当即满脸坏笑:“我不膨胀,你怎么快乐啊”
吴淼听得满脸通红,这都是从哪学得月蚤话
“杉哥,你也不要唯sci论。
注重sci大概是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
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末,sci被引入中国,当时引导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这主要是为了改变我国“wg”以来坐井观天的科研风气。
但近十几年来,各个科研单位都以sci作为评价标准
其结果是:虽然我国sci论文的数量成倍增加,但多而不精。
在《科学观察》的创刊号,有篇文章讲到了sci论文的情况:我国sci论文数量增长明显,论文在世界上的份额也基本上呈指数性增长。
指数性增长并不是坏事——这是一个国家追赶的特征。
无独有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曾经有比较快速的增长。对于美国、法国这些比较稳定的国家,基本上偶尔有一些增长。
sci是把“双刃剑”,影响因子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工具,要有建设性地使用。
我不是看你成就酸,而是当初学术生涯过分唯if(影响因子)论带来很多痛苦”
章杉感受到吴淼传达的善意,当即说道:
“我知道,论文应该是,是做学术的副产品,而不是目的,不要为了发表论文而做研究,blabla”
其实章杉知道的:
不同的学科对会议论文的态度很不一样:
在物理、生物、材料等领域,可能主要看、等期刊论文,不重视会议论文;
但对大多数计算机学科而言,主要看顶级学术会议上的论文,sci期刊反而没有顶级学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