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五章 博弈

作者:安溪柚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厂,就算西南兵工局都没啥好办法。

问题是株江厂有三个婆婆,西南兵工局只是其中之一,而另两位对于株江厂搞什么怎么搞都不关心,他们只要安安稳稳数票子就行。

兵工系统为了统筹卡你的出口的资质审批,海军陆战队那边可以帮你搞定;你的原材料兵工系统看你不爽故意压一压, 邕江那边出面就能解决。

谷淦

至于资金,温大伟啥时候伸手要过上级的钱!

于是这“特殊工业品”的摊子就这么支棱起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西南兵工局机构改革时,将株江厂的股份转给中信公司的原因所在,因为株江厂如果继续留在兵工系统会给整个系统造成很不好影响。

毕竟眼红株江厂的系统内企业可不少,以至于不少企业都开始蠢蠢欲动,准备有样学样准备挣脱枷锁,复制株江厂的成功。

若是再把株江厂留下来,整个系统内的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于是兵工系统干脆把株江厂剥离出去,做个人情转给了中信公司,把这个不安定因素踢出去之后,回过头来借着机构改革开始整顿系统内部事物。

至于每年的那些分红,笑话,兵工系统一年向两伊提供的“特殊工业品”是株江厂的几十倍,差那点儿分红?

而这也促使株江厂近两年烈火烹油似的的崛起。

这要是换做其他领导,估计早就飘了,每年超过10亿美元的创汇额度,在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横着走。

别说接纳几个邻近地区的工矿企业了,就是把全省、乃至全国的工矿企业全都打包拿过来都无所谓。

企业就是要做大做强嘛,不然如何成为企业家!

但温大伟却没有。

理由很简单,两伊不可能长久的打下去,一旦双方罢战,近几年扩张那么多的军用产品生产线怎么办?

赖以生存的干部职工又怎么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株江厂的掌舵人,温大伟不得不为将来考虑,更何况他比其他人更清楚,进入九十年代,国内的军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可谓是量价齐跌,而国内市场又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产能,导致不少军用产品生产厂陷入困境最终走向破产。

所以别看现如今株江厂的军用产品产销两旺,可一旦陷入困境,一样是可以要了命的。

这也是为什么,温大伟在完成港岛的航运公司的订单后,开始研制8200吨全集装箱船的原因,届时用畅销船型承接株江高端剩余的产能,从而令萧条的军用产品业务实现软着陆。

在这个背景下,温大伟把现如今的一摊子能弄明白就很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会盲目扩大?

塞进那么多包袱,资产是扩大了,但整个企业的身子却垮了,到头来大厦将倾,损失的只能更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