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想留住秦军三千轻骑,看看那步撵之中是否有嬴政真身。
三千秦军与五千匈奴兵对峙,步撵在后已久往西北方向赶去。
匈奴自然不可能让那步撵逃脱,两军阵前,没有过多交涉,没有鼓舞士气的话语,更没有震天的厮杀声,只见李信持长剑冲锋,身后三千轻骑随之而动。
匈奴自然也纷纷冲杀向前。
李信当初成名,凭借的便是一场袭杀战役。
当时一股叛军余孽被追寻到后妄图逃逸,李信只身领着八百亲卫追击那两千人的叛军。
由于敌军将领率先撤退,李信却仅有八百轻骑,要与敌方两千甲士拼杀。
但当时那场战役却仅仅用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以李信身旁剩余不到三十骑而直接结束。
嬴政当时曾言:“李信此将不当是做大将军的料子,更该是一方将领,以孤军奇袭搏命来作大用。”
事实也正是如此,李信最是擅长深入敌军腹部,以孤军之勇来左右战局。
不顾折损,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奇袭搏命,用最短的时间夺取战果!
此次三千轻骑奔袭,便是李信主动请命而来。
眼下三千轻骑对上匈奴五千骑兵,李信身后无忧,当即与敌军展开了厮杀。
李信行军看似不稳重,走的都是险棋,更是将自己身处绝境之中。但也正是这番孤勇,造就了他李信之名。
此战三千轻骑对阵五千轻骑,没有震天的厮杀,也没有沙场上的豪言壮语鼓舞人心,三千轻骑尽数是他李信麾下精锐亲卫,这三千号人,李信都叫得出名字,更知晓各自职务。
跟随李信多年,都熬练出了一股子孤勇之意气。
不等匈奴五千轻骑凭借敌众我寡取勇,三千轻骑一个回合冲锋便直接将五千轻骑冲散开来。
匈奴这方那五千骑将领也不是默默无闻之辈,在科莫麾下多年,算是一名老将。
但对上李信的孤军也是不知如何应对,一波冲锋匈奴便尽数被冲散。随后李信又策马回身,顿时展开了第二轮冲锋陷阵。
刀剑无眼血淋淋,不到三个回合半炷香的时间,双方便直接胶着在了一起。
厮杀中,不断有将士身下马匹战死,匈奴人手持北方独有重刀,而秦军马战则选用当初的齐国战刀改造后的秦刀。
轻骑也覆甲在身,但却并非重甲,可马匹却不曾覆甲,于是在刀战马战中,战马却成了双方率先攻杀的对象。
几个回合过后,双方各自折损过半,而李信也果断下令道:“下马,刀战!”
秦军轻骑不疑有他,顿时纷纷下马,挥刀冲锋。
而匈奴这方也跟着效仿,下马进行刀战。
短兵相接,顿时杀了个天昏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