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多择围城前,有甘肃镇总兵李棲凤,和监军道高歧凤带领部下兵马四千入城。
两人的意思其实不是帮助守城的,而是要劫持史可法,以扬州城投降清朝,做为两人的进身之阶。
史可法毅然说道:“此吾死所也,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说的是大义凛然。
本来史可法既然要死守扬州和满清对抗,就应该直接杀了这两个家伙,来向全城军民,彰显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来坚定军民之心,振奋一下士气。
而不应该就这么轻飘飘的放了他们两个败类。
李棲凤、高歧凤见无机可乘,于二十二日率领所部并勾结城内四川将领胡尚友、韩尚良一道出门降清。
不杀他们也就算了,但只放他们两个出去,就算便宜他们了,但你要扣下他们的那四千人马啊。在这个关键时候,四千人马,对缺兵的扬州市多么的重要啊。
结果不但放走了两人和他们的兵马,还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还拐走了原先扬州城内的一部兵马。
这不但是釜底抽薪,更对扬州的士气是一记重击。
当时任民雨就出言反对建议。
但史可法却以倘若阻止他们出城投降恐生内变为理由,听之任之,不加禁止。
而在布置城防上,却更加表现的让人莫名其妙,严重的书呆子气泛滥。
当清军初抵城下时,只是张天福张天禄兄弟两个的三千兵,
当时扬州总兵刘肇基建议乘敌大众未到,立脚未稳,出城一战。
当时扬州有兵,加在一起合计一万,出城歼灭这股远来疲惫的绿营兵,是有把握的。
这样,不但能削弱敌人力量,又能打击敌人士气,提升扬州军民士气。真是一举多得。
但史可法却说:“锐气不可轻试,且养全锋以待其毙。”干脆就来了个坐等挨刀的心态。
在城守方面,扬州旧城西门地形低洼,城外却有一紧挨着的小山,俯瞰城下,如果敌人占据这里,就可以架炮直接轰击扬州。
所以,应廷吉建议,自己帅兵占据次高处,伐木建营,和扬州西城,成为犄角。这样,就等于控制住了整个西城,为抽掉力量加固其他方向创造条件。
但是,这里却是兴化李宦祖坟,树木茂密高大。
结果史可法面对应廷吉的建议,竟然以这地方是李家士宦的祖坟,不得惊扰,切那些树木,是李家的坟地树木,不能砍伐,坚决拒绝了。
结果二十四日夜间,开战伊始,清军利用这里的地势,用红衣大炮轰塌城墙。
从这些情况看,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陰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现在扬州,就是一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