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汪把总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任守北门。他和陈明遇兼负昼夜巡查四门的责任。
对城中过往行人严加盘诘,肃清内奸。为了解决军械粮饷供应,阎应元同绅民商议后,委任擅长理财人士负责把城内公私所藏物资分类征集,统一分配使用。在阎应元的领导下,很快就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坚守了八十七天,城破后,城内百姓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当时人士写了一副对联赞扬江陰百姓的英勇牺牲精神:“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向这样的起义,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
本来,王学军的新明应该趁着这大好时机主动出击。
但可惜,实力他不允许啊。
当时新明登基大典刚刚开始,官员任命,地方调整,政策推行,事情千头万绪。再加上手头兵力就有三万多,水师两万,还要防守北方和西面,以及长江防线。根本就抽不出力量支援各地起义军。
当时许杰和李岩冯英伦三个心腹,就劝依旧想要强势出击,缓解各地义军压力的摄政王。
如果这时候出兵,内政不修,外有强敌,那就是自取灭亡。
正可以趁着各地起义,牵制住了清军,咱们就应该趁机发展稳固内部,整军经武。
王学军不是一个莽撞的,遇事就热血上头的人。
权衡利弊之后,忍痛采纳了三人的建议,就眼睁睁的看着各地,其中几乎是近在咫尺的江阴的抵抗。
而又有的地方,你想救,人家还不要你救呢。
就比如说嘉定,本来俞敏忠想救,结果那是鲁王的势力范围,人家嘉定义军直接拒绝你这个新明野朝廷的救援。
我是信鲁王的。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既然不能出人,那出钱出物资还行吧。
于是,新明户部里,就有了这一笔军事援助的开支。
就比如,江阴在抵抗的时候,王学军就支援了他们五万把刀枪。
然后他下令锦衣卫,潜入江阴,在城破无力回天之后,把阎应元抢了出来。让本来历史上壮烈了的民族英雄,现在成为了新明新编练军队的一个万夫长。
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王学军本着,既然救不了全城,那就救下人才为我所用。
现在新兵已经编练完毕,秋税已经入库,正是兵精粮足的时候。这时候是出兵的时候了。
扬州军机处衙门,包括天机府水陆将领,济济一堂,开始制定出击大略。
王学军掐着指头向大家统计:“现在,我们有陆军老万人队,四万,新编练的五万。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