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体现在未来巷战里。那里,才是他们该出现的地方。”
正说着呢,王学军突然一皱眉:“为什么舰队不再发炮轰击山顶敌人的炮兵阵地?”
许杰解释:“实在是火炮的准头不佳,水师将士怕误伤进攻的兄弟。”
王学军就一跺脚:“糊涂。这时候敌人露头,正是大炮打击他们的绝佳机会。误伤怕什么,十颗炮弹,只要有八颗炸准,就比让步兵这么硬冲合算。快,命令炮兵,开炮,直到咱们大明的军旗出现在山头为止。”
随着一声令下,停歇的战舰大炮再次轰击。
正如王学军说的那样,给敌人的杀伤,要远远高于对自己人的误炸。
而火力的压制,更减少了敌人的反击力度。
冲锋队陆军死伤,可比误炸的要少多啦。
战争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自己这一方,拼死进攻。
但敌人也知道这个山头,对整个镇江城防的重要性。
负责督战的清兵千总,毫不退缩。拼死的抵抗。
“我真没想到,脑袋一根筋的满清,火器竟然也如此先进犀利。”
按照前世的经验。
满清在入主中原之后,为了保持他们民族的善战之本,他们摒弃了大明在这个年代优越于世界的火器,而坚决的推行骑射功夫。
也就是说,他们坚决用冷兵器来取代热兵器。
这其中在康熙的时候,英国人在朝贡大清的时候,给康熙皇帝献上了欧洲最先进的火枪。
那几杆火枪,是真正接近于后代的后装枪。
如果大清朝廷利用这几杆后装枪的样本,彻底的发挥中原民族那种山寨的潜力。
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大清朝廷,就将再一次走在世界军事武器的前列,成为吊打西方的存在。
那么后来的八国联军进北京,百年的屈辱,也就可能不存在了。
但是当时康熙的道理是:“这都是奇技淫巧,这会让我们满清八旗子弟,彻底的丢弃了老祖宗的骑射功夫,绝对不可取。”
于是就自认为最英明的,将这些武器封存,连外人看都不许看一眼。
结果现在这个战场局面,似乎颠覆了王学军对那段历史真实性的认同。
现在山上的清军,使用的几乎全是热兵器。
各种各样的大炮,士兵的二人抬,三眼铳,还有顺着山坡推下的震天雷,那真是一炸一大片,让自己冲锋的将士死伤累累。
面对东家的质疑,许杰解释:“这并不是因为满清野蛮民族,认识了火器的优越性。主要的是因为,现在抵抗我们的,是那些投降的原先大明军队。他们对弓箭更不熟悉,而直接刀兵肉搏,他们根本就不能承受。”
协助水师,在岸上指挥校正的李越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