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斤粮食咧。”
“嘿!”
徐保山忍不住的笑出声。
他没有想到杨少宗也能有这样的觉悟,他想,确实是不一样了啊,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当年那个小伢子都成了大学毕业生。
想到这里,他内心深处的那份隐忧和内疚也就微微淡了一些许儿。
顿了顿,徐保山又道:“伢子,错过了这个村可没有那个店,要是没能在咱们公社干出成绩,你可别后悔!”
杨少宗倒是很有把握的答道:“不后悔,我心里已经都想清楚了,也有着非常好的计划!”
徐保山好奇的问道:“什么计划,能和我说说不?”
杨少宗不假思索的答道:“书记,我想在公社办厂子。您看,咱们周围几个公社转成乡镇后都开始办厂子,有电子管厂、榨油厂、饲料厂,哪个不赚钱?咱们公社虽然也有一个小煤矿和土砖厂,但和别人还是不能比。”
徐保山嗯了一声,道:“我倒是也想开新厂子,可县委给的指标是硬的,非得缴足1200万斤公粮才能保住公社,否则就必须得撤社建乡。咱们也不是缴不上,可真要缴足了,社员们谈不上饿肚子,但也未必能吃饱。”
“唉……!”
说着这番话,徐保山心情变得特别沉重,他也有着某种反思的继续说道:“你徐大爷最近也一直在思考,周边的几个公社实行联产承包制后的粮食产量都提高了很多,这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高啊!”
“不!”
杨少宗断然的一口咬定,坚决的劝道:“书记,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承包制和公社制其实是各有各的好处,关键是要发挥两种生产关系各自对应的优势。”
徐保山一时不语,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才问道:“那你是咋想的呢?”
杨少宗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点是很明确的,它既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保障了每户农民对土地的自主经营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思想,同时也限制了土地的兼并和转卖问题,但它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开,丧失了集体发展的力量,并不利于农业生产力的长期持续发展。公社制则恰恰相反,只要能解决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公社制在大水利建设、大规模养殖、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医疗和公益事业的推展上都有很特殊的优势,至少我觉得想要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得靠公社体制。”
说着这番话,他心里也有一种不能说的感叹。
公社体制确实有很多特殊的顽疾,比如说私有产权、个人自由和权力集中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其他的地区应该怎么发展,杨少宗没有发言权,但是旗山肯定属于一个特例。
旗山首先有着很丰富的矿业资源,只要能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以集体和公社的名义开发煤矿,旗山人就能拥有一个非常好的起步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