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忽然问道:“小杨啊,你今天都去干什么了啊,不是说买专业资料的吗?”
杨少宗点着头,道:“本来是这个打算,到了省委那里就临时改了决定,我去省轻工业厅找到潘玉林,请他帮忙联系冷库设备的事情。咱们明天中午再去一趟轻工业厅,我和潘玉林约好中午见面,届时可能还会有其他的几个人。”
一听这话,汤恩国很有点吃惊,他确实没有想到杨少宗还有这样的能耐。
第二天中午,杨少宗和汤恩国一起去小康饭店,而潘玉林则将长江冰箱总厂供应科的副科长李保田找了过来,还有农业厅农业科技服务处的两个青年科员。
杨少宗给每个人都送了一条淞州卷烟厂的凤凰,这种烟抽出来有股香味,点上一根满屋子飘香,价格也贵,一块三一包还供不应求,必须有专门的烟票才能买到。
李保田收的很踏实,潘玉林和另外两个年青科员还有点拘谨,这很正常,长江冰箱总厂现在可是最红火的时候,身为供应科副科长的李保田自然也跟着红火。
可惜,长江冰箱总厂再过几年却又到了破产的边缘。
杨少宗在吃着饭的时候就想好了,以后要把长江冰箱总厂给盘下来,就用他们旗山搞火腿肠和方便面的利润进入家电产业。
长江市的电子电气产业整体都是很强劲的,一直是国家信息工业的核心地带,国家军工业雷达及其他电子设施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基地,本省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很充足,偏偏就没有将家电产业做好。
杨少宗以前也挺费解这个事,现在有机会了,他决定将这个事办好,以后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淮海市。
酒过三巡,老江湖的李保田基本看清楚了,这两个公社人中真正的主心骨居然不是那个姓汤的供销社副站长,而是就坐在他身边的这个刚从淮海机专毕业的杨少宗。
李保田也能感觉到杨少宗有种很特别的稳重和平静,谈吐气质远远不是汤恩国能比的。
乘着酒劲,李保田就和杨少宗笑道:“小杨啊,我听潘科员说你们公社还产煤?”
杨少宗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继续给李保田斟满一杯酒。
李保田呵呵笑道:“小杨,咱们厂最近上马了一个自备电厂,问题是煤炭供应不足,每个月都有几千吨的煤炭缺口,你们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杨少宗默不作声的想着,不急于答话。
大家这会儿都看着他呢,潘玉林则暗暗怪自己说漏了嘴。
稍加沉吟,杨少宗和李保田试探的说道:“李科长,咱们是一个年产量和计划量不过万吨左右的集体制小煤矿,每个月在计划外的产能顶多几百吨。我说一句实在话,贵厂那么大的缺口对我们公社而言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杯水车薪呢!”
李保田呵呵的笑着。
他很清楚现在的煤价是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