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乐百氏和维珍

作者:浪子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建林等主要管理团队成员都应该拿到了一部分的股份,但这些股份必须是可以回购的,也就是管理人员退休或者离开企业的时候,集团有权利以一个适当的价格回购。

在旗珍集团的上面,旗山人民公社再成立一家中旗控股公司,通过中旗控股公司以及中旗集团旗下各个子公司、基金的联合控股,总计持有旗珍集团大约70%的股份,其余股权稀释在香港股市上,绝对不引入海外投资者。

没有这个必要。

杨少宗以前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从来不觉得雷曼、摩根这些投行和海外投资者有多神,他更欣赏怡和洋行的那种内部交叉联合控股方式,既分散了税务负担,符合上市的标准,同时也保证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旗珍集团的下属产业链太庞大,必须是整体上市,只有整体上市才能让旗珍集团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而不是只顾及短时的眼前利益,也可以让旗珍集团成为香港恒生股指的成份股。

有一点,杨少宗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告诉杨建林和方石两人,他实际上有一个很胆大的想法,那就是先在国内运作维珍系列的饮料,抢在布兰森创办维珍可乐公司之前和英国维珍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以合资的方式在欧洲共同创办一家维珍饮料公司,推出维珍可乐,此后再用曲线救国的方法绕回国内发展,先占领欧洲的可乐市场,最后再占领国内市场。

和百事、可口可乐公司一样,旗珍集团必然也要实现真正的多元化经营,比如说,旗珍集团也要做餐饮连锁店,不仅是快餐,传统中餐也要做,只是旗珍集团在介入这个领域必须要非常谨慎,如果能用曲线救国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也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确定了这一系列的基础构架后,杨少宗就正式离开粤省,乘坐飞机抵达宁州,再从宁州坐车回到旗山,而将其他的事情都留给杨建林和方石在广州解决掉。

和那些跨国公司,本土的食品公司一样,之所以要将南方生产和研发基地放在广州,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有粤省省委和广州市委的鼎力支持,而是在广州才能吸收到足够多的人才。

在杨少宗离开广州之前,旗山食品总厂还没有正式在广州开设,这就已经大规模的通过广州糖果总厂招收新员工,甚至是通过各种关系网在广州食品工业体系中大规模挖人,集中对准那些竞争对手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用旗山食品总厂灵活的薪水体制去击败对手,同步实现自身人才的快速积累。

在这些增招的新管理人员中,将有一大部分抽调回旗山总部工作,他们的人事档案继续挂留在广州糖果总厂,人则在旗山工作,为旗山本部快速扩展生产项目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有人有钱有政策才能做大事。

旗山在这三点上都已经不缺了。

如果说1987年到1989年是旗山的火箭式起步阶段,那么,到1989年之后的五年内就将是旗山的爆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