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1990大兼并

作者:浪子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基本是那些风光不再的国营大厂,技术落后,人员繁多。

时代变化的就是这么快,几年前还风光无限的国营大厂在1989年终于遭遇了第一次的寒冬,而在1990年,他们的情况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好转。

旗山的企业就在这种大浪潮下陆续开始改变,首先在内部进行大范围的重组,为了后续的兼并做准备,为了长远的发展做准备。

这个时候,旗山食品总厂改组成了旗珍集团,由杨建林担任董事长,旗下有旗牌食品公司、香港珍记国际食品公司、冠生园食品公司、

乐百氏食品公司、广州维珍食品公司、中华啤酒公司、旗河酒业公司,并且将广州糖果总厂、长江市冷饮总厂和淞州冠生园的一些小厂改组成广州多美滋食品公司、淞州美汁源公司。

旗牌食品公司的营业范围从原有的火腿肠、肉制品罐头扩张到了食用油、酱油,虽然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但他们正在加快一口气将淮海酱油厂和宁州、淮海市的粮油加工总厂都拿下来。

杨少宗是一个很会搞事的人,为了做好冠生园的品牌,他优先将宁州冠生园、长江市冠生园和广陵市冠生园三家不大不小的月饼糕点厂拿了下来,优先结束在华东地区的冠生园品牌之争,同时请省委领导和淞州市委派人去首都谈一谈,将冠生园品牌在工商总局确定下来是只有旗珍集团持有。

至于中华啤酒公司这绝对属于一个意外,杨少宗总觉得〖中〗国啤酒产业的地方色彩过于浓烈,如果要运行一家全国性的啤酒品牌,最好还是要有明显〖中〗国民族企业的色彩。

他和方石、杨建林等人一起想了几个名字,即便只是啤酒公司的名字,还不是啤酒品牌的名字,他们就hua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杨建林说是注册一下“中华”看看。

结果还真的就蒙对了,居然就没有这样的公司注册过。

旗珍集团的风格就是这样,这个风格是杨少宗注入的,大家也都很认同,那就是每一家子公司都要能代表一个食品行业的子领域,要有专一性,这就意味着旗珍啤酒公司这样的子公司名称绝对不是旗珍集团想要的。

中华啤酒公司成立了,旗下只有一家旗山啤酒厂,正在谈的地方啤酒厂则有十几家,县一级的最多,真正能称得上地区性的则有长江英华啤酒厂、淮海琵琶湖啤酒厂、宁州力生啤酒厂、淮山象山啤酒厂,但是,杨少宗盯准的品牌是沈阳雪hua啤酒厂。

相比之下,雪hua这个品牌更具有在全国营销的潜力,而且,雪hua啤酒的品质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在很长时间,雪hua啤酒都是一种特殊的特供啤酒,主要用于出口国外,85年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出现在沈阳地方市场上。

香港华润集团介入内地啤酒市场后,首选收购了雪hua,恰恰是因为雪hua啤再是当时香港市场上少数有一定知名度的国产啤酒,而且正好是由华润集团代理销售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