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口。
有人说,如果〖中〗国每一家公司都能像金富士这么成功,〖中〗国就能越过〖日〗本。
这个时候,大家还不敢高攀美国的经济成就,总觉得超过〖日〗本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1991年底,提前拿到旗山镇经济数据的《人民日报》再一次抢在其他报纸之前刊登了第二篇关于〖中〗国第一镇的报告,兴高采烈的宣布这是〖中〗国第一个产值百亿元的乡镇,真正的〖中〗国第一镇。
和其他人不同,杨少宗很清楚旗山镇的经济成就有一大半是取决于〖中〗国保健品市场,金富士公司也越来越像是卖假药的神医,说不定哪一天就突然垮了。
1991年,旗山镇的常住和外地就职人口激增到了17万,比1989年增加了近10万人,旗山人民公社的社员总数增加到了7.7万人,新增加的八千余人中除了新生儿,除了旗河、黄集后续同意加入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华康盛、肖爱华、管靳生这样的高知识人才,甚至还有王树和这样的国家计算机领域的专家,这样的人就被称之为新旗山人。
几乎每一次全国媒体报道一次,旗山镇的人口就会扩大一次,做为江东省唯一的计划…外单列镇,旗山镇在财政、项目报批等权利上已经是一个县,行政级别是副县级,财政利税平均自留率是37%,比其他乡镇平均高出10个点。
这实际上也是旗山镇和旗州市之间最大的矛盾所在,旗山镇的财税在本地截留了37%,淮海地委和省委截留仍然维持在1/5的水准,上缴给国家的1/4是肯定不能动,原先归属旗州市委的部分就被削减10个点。
这10个点通常意味着1.1个亿,旗州市的领导们当然不满意。
旗山镇是真正的获益者,1991年的自留利税总额是4.07亿元,几乎是旗州市委的2倍,但杨少宗却只用管一个镇,而这个镇里还有大量的公社资产可供调用。
在新旗山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旗山经济实际上也开始逐渐由新旗山人在负责运转,旗山人民公社管委会甚至暗中低调的调整了返外聘规章制度,允许对国际一流专家学者和职业经理人给予更高规格的待遇,像胡祖铭此次回国在中旗公司任职,他的实际年薪加上补贴就是百万元级别,奖金另外计算。
新旗山人也开始陆续投入到旗山公私合营的大浪潮中,建立了数百家小公司,在旗山做一些外人甚至有点看不懂的生意,他们卖复印机、电脑,甚至是做软件,做汉卡,他们聚集在红旗〖广〗场和长江路,抓住各地市委领导和其他公司前来旗山考察的每一个机会,向他们推销自己代理的产品。
曾经为联想创办做出过特殊贡献的王树和就是这些人的领袖,他负责给这些小公司投入股份,当时有一个叫徐蔚的人,他借钱买了一台复印机,在红旗〖广〗场上开了一家门面店,专门负责给人复印文件。
这样的小门店,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