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旗山的创业潮

作者:浪子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此,很多人都开始这么经营,虽然也出现了一些骗子公司,但更多人在旗山募集到了生意场的第一桶金,拿着这些钱就去找外国人谈生意,代理各种各样的商品,也有人集资办厂,为外国企业代工服装、玩具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货品。

这种发展使得旗山的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每个月到旗山工作求职的人都有十几万之多,通畅对外贸易渠道、大量的劳动力、灵活的下海商人………最终造就1992年旗山经济的新狂热。

在1992年,旗山本地企业激增到五千四百多家,特别是在长江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司,甚至有人将公司开到了公寓楼里。

印刷、包装、塑料、代理、服装、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厂都有,而且几乎都是以外销为主,这种模式使得旗山经济在1992年出现了特殊的发展。

用徐蔚的话说,旗山已经不是一个hua园小镇,而是一个科技新城。

人们对旗山的理解同样在变化,掌握着旗山经济大权的旗山人民公社渐渐隐匿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而旗山镇慢慢做大,成了一个新的象征。

旗山人民公社已经发展到几乎每个人都是股东的地步,当初参与投资索普科技公司的人赚了大钱,后来参股惠达、惠远、美通的人也都赚了,参股各种代工小厂的也赚不少,前四者更是号称旗山的四大代理公司。

对于四大代理公司“旗的精神”娄许没有完全领悟到,对于旗珍集团那种渠道为王的营销策略却是一学就通,大家都在全国的各个大城市开设分销店,而旗山也基本是国内最不缺乏现代营销人才的地方。

1992年底,重新回到旗山开始继续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的杨少宗终于意识到,旗山人走的太猛,大家已经不在满足那种将钱都交给集体管理的传统思维,稳定的福利和红利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对金钱的渴望。

92年上半年,一边做股东,一边投资小公司的社员还有很多,赚到钱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接办理个体户身份,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潮里。

杨少宗没有任何话可说。

回到旗山,在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召开之前,杨少宗细致的深入到每一个管理区去视察,也和很多社员交谈过,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一旗山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会有这种局面,这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想要强行保留土地,让社员维持做为农民的身份是很困难,除非公社想要实施更为强制的管理。

虽然他并不喜欢那些小工厂,那这也是旗山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随着土地供应的进一步紧张和这些实业开拓者经济实力的增加,在政府的调控下,旗山可以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1993年,杨少宗第一次正式参加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因为人大会议期和〖中〗国经济论坛有冲突,杨少宗晚了几天才回来参加经济论坛。

应该说,他见证了一个新的历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