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起来难度很大,但第一步他们已经做到了,至少通过罗孚控制住了旗山人民公社管委会。
真正让杨少宗特别警觉的一个消息是罗孚拒绝在旗珍集团在港上市的文件上签字,这本来只是一个例行公事,只要他签字,旗珍集团就可以在香港上市了,因为其他各个方面的手续和准备工作都已经到位了。
然而,接替秦大驰成为管委会主任的罗孚选择不签字。
杨少宗意识到这里面有鬼,可他急着给罗孚施加压力,他知道,如果他决定出手,那就必须准备的更为充分一些。
他并没有着急,因为他的信季昌玉和郭右宾都没有充分预料到这件事的影响会有多大,这些人对旗山的了解还是稍稍有限一些,且过于迷信自己手里的权力。
1993年的〖中〗国是烦躁的,也是混乱的,一个叫沈太福的人在北方搞起了一个非法集资案,涉及规模达到10个亿,比他更厉害的一个老太婆在江东省折腾出一个超过30亿规模的非法集资案,这个案件最后还把首都市委〖书〗记给拉下马。
特别是后面这个案件,中纪委派出了1500余人的队伍前往江东省负责查办案件,因为里面涉及到了省部级的多名官员,当时为了查案,主抓此案的中纪委刘常委将自己的孙子送到当地读书,想以此激励所有人都不要怕,坚决查下去。
结果,正好在医院看病的中纪委刘常委的儿子反而先被杀了,随后是省纪委的一名副〖书〗记惨遭撞死,中纪委两名主要干部在南方负责追查时,也被活活烧死在酒店房间里。
这些都是后来被隐瞒的,实际上,中纪委和省纪委在这一次的追查中死伤了不少人。
这个阶段身在国务院办公厅工作的杨少宗,对这些消息倒是非常灵通,另外一个案件则是他早有预估的,卓山村的村支书禹〖书〗记终究是被抓了,他被抓倒是其次,关键是就在杨少宗的注视之下,卓山村由村升镇,原先归属村民集体所有的资产忽然成了乡镇企业资产,并开始由镇里负责出售转让。
由于卓山镇的情况比较特殊,国务院经济办委派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杨少宗担任经济专家抵达卫州市,参与整个卓山镇的资产处理,在他的操作下,最终将卓山镇的集体企业以1.2亿元的价格卖断经营,而这1.2
亿元的收购款中,镇政府占50%,其余六千多名原卓山村民则均分余下的30%,只有20%的部分继续以集体股权形式保留在卓山集体企业中。
最终的中标单位是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旗钢集团,乘着这个机会,杨少宗也和前提参加投标的管靳生做了一个私下的会晤。
在处理卓山镇的情况时,杨少宗也在试探整个政府层面对这件事的反应,毫无疑问,在这个特殊的混乱阶段,人们对于集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鸿沟还是没有做出清晰的划分,一切都是国家的念头还是根生蒂固的扎根在很多领导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