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旗州的新问题

作者:浪子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游和国内高端旅游客户。我们首先要将三个市区隔离化提升,将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转移到周边的六个镇,再用十年的时间将六个镇发展成市区,进一步向外部转移产业,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业要从旗州驱逐出去。换句话说,我认为我们旗州要做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特别是在人口的规模控制上,但同时要实现高gd、高技术、高利税、高收入的四高经济。”

等他全面说完自己的意见,很快就学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现在的情况是暂时的,旗州还是要坚持向一个大城市发展,忍住目前的阵痛,以后是肯定能发展起来的。

大家相互争执,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杨少宗属于陈锡华派,他从一开始就不觉得旗州这么发展下去会有非常好的局面。

旗州想要成为一个大城市,必然要实现提升为地级市的跃升,甚至向副省级城市发展,否则很难在人口和行政面积上实现大的突破。

这就没有必要。

杨少宗这么觉得,在淮海市已经具备申报副省级城市条件的情况下,淮海市做为一个副省级的城市,旗州做为一个准地级市,相互的搭配还是比较合理的。

旗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很特殊的,它和整个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都逆道而行,它选择用提升产业级别来控制城市规模,未来十年,旗州应该将人口控制在三百万这个级别,逐步实现完全的市区化,继续坚持一个国际花园城市和国际现代艺术城市的建设。

换句话说,到了2006年,旗州的人口顶多不能超过三百万,大学教育率要达到45%,研究生率要达到15%,国际化的大学要达到三所,在校学生占总人口的20%左右,城市gd要达到12000亿的规模,城市税收总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城市绿化率要达到50%(这个不难,因为旗州市的山林区面积很大,天然有25%左右的绿化率),城市人口基本纳入旗州人民高级合作社的范围,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人均资产因达到100万的级别,平均商品房率要达到70%。

这是陈锡华派提出的一个大目标,茅于时则另外有一些见解。

茅于时和林毅夫等人认为旗州是整个宁海经济的龙头,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欧铁路桥头堡,更是整个中原腹部地区唯一可以依赖的经济龙头,旗州这么做显得有点自私,而且对周边地区的农民工显得太残忍。

他们认为旗州应该继续扩大,向副省级城市发展,扩大就业率,可以通过扩大福利范围和指标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待遇,为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大家的争论很激烈,明显出现了两个大派别,陈锡华、肖爱华这种就属于旗州本地派,他们有旗州的户籍,旗州人民高级合作社的社员,更侧重于旗州本身的利益,而茅于时、林毅夫则考虑整个地区发展的问题。

当然,不是旗州紧缩化发展就不利于整个地区经济的推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