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铢的长期合同简直是小儿科,而且是分期一个月逐步沽空,基本没有遇到太大的销售压力。
这就意味着,整体投资市场仍然看好泰国经济和亚洲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某种程度,各大投行也会乐意鼓励个人投资者和小基金通过他们购买这些外汇长期合同,以从中牟取一笔不菲的经纪费用。
香港中旗国际投行的主要沽空方向是印尼盾、韩元,而且从10月份开始沽出一年期合同,缓慢而有节奏的通过三到六个月长期沽出,能卖出去多少就卖多少,新加坡元、日元、新台币、菲律宾比索、马元同样也在沽空范围,慢慢沽,除了在印尼市场,表面上在每一个领域都不会影响到对冲基金的盈利空间。
他们在韩元的沽出量很大,可是,这种长期合同沽出的速度非常快,因为韩国经济规模的基础在那里,它的经济质量也是非常高质的,几乎没有人会相信韩元会跌。
这不可能。
事实是绝大多数的投资机构和个人根本不可能拿到最为详细的数据,而如果你有比较全面的数据,你就会意识到实际的情况非常糟糕。
有一些数据,泰国央行绝对不可能透露出去,各国央行都不会,但你可以通过和国际投行的合作来获取这个大概的数字规模。
中旗国际投行(香港)凭借母行的特殊力量,一直以来都能做为香港最好的投资银行,和瑞银、美国银行、美林证券、ing、汇丰进行非常好的数据合作。
再加上在泰国的分行不断抽取各种数据,杨少宗现在估计泰国政府目前的外债总额大概是950亿美元左右,其中,短期外债在680亿左右,而泰国的实际外汇储备只有410亿的规模。
首先来分析泰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外债,原因很简单,泰国早期经济的起飞主要是靠金融资本的溢出,整个东南亚经济都是凭借这一点起飞的,后期才开始逐渐在外资比例上出现多元化。
总的来说,在1992年以前,资本一直占泰国外国投资的50%份额,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开始大幅度撤离东南亚。
为了应付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韩国、泰国、印尼,大家都纷纷采取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国内货币的供应量,放松贷款的发放要求,加大对地产等行业的投入。
所以,在经济泡沫破灭后,东南亚经济表面上并没有受到影响,平均经济增长率仍然能维持在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整体速度。
结果就来了,实际上,国际资本介入东南亚的层度并不深,各国的外汇储备不仅没有增加,甚至出现倒退的局面,由于大家都采用了联系汇率制,每印发多少本国货币就要持有一个汇率比例的美元。
比如说,泰铢的汇率一直维持在24.5左右,每印刷24.5泰铢,泰国央行就要增加一美元的外汇储备,临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又要保持经济增长,泰国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