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在国内开采和交易石油的许可权,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了?
高,但也足以说明国内石油是暴利行业,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舍不得给你这个机会介入。
这真的不是一个普通民营资本家可以玩转的产业,买一个牌照都要几十亿。
事情已然这样,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买下这个牌照后,杨少宗头也不回的离开首都,前往香港面临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战,在离开首都之前,他和发改委的陈广明主任就中国房地产改革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磋商。
杨少宗的提议是直接开物业税,个人持有商业住房面积超过150个平方就开始增收15%的物业平衡税,超过300个平方则增收25%的物业平衡税,同时,个人购买第一套住房必须缴纳30%的首付款,第二套住房缴纳70%的首付款,物业税和首付款的约束不能松。
在银行方面,任何一家银行对地产贷款都不得超过贷款总额的25%,超过这个规模就从央行直接控制干预,禁止增发地产业贷款。
杨少宗的意见很简单,不限制不行,中国现在城市化进程增长很快,每年有两千万的人口变成城镇居民,加上原有城镇居民中缺少住房的人群和新增城市人口,还有住房空间不足的老城市人口,林林总总算起来,中国每年至少有一千五百万套住房的刚性需求,在这个需求面前,中国房价一旦开口就会像洪水一样,卷动大量的存款和资本涌入地产,最终不管怎么控制,地产业在中国都会成为暴利行业。
地产业成了暴利行业,那谁还投资基础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资金还会不会像这些领域流动,如果投资地产业是30%的年均利润,届时,中国所有的产业都会停止进一步的增长,所有资金都会涌过去。
刚性需求是要满足的,想要在满足这个需求的同时不让房价失控,不让资金全部涌过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掐死投资商品房的空间,不让先发展起来的那些人去投资商品房,让每一套住房都落入刚性需求的范围。
除此之外,保障房和商品房必须保证37开,地产企业每从地方政府买走7平米的土地建商品房,地方政府就拿出3平米的土地用于开发保障房。
杨少宗的提议很简单,一点也不复杂,中国的地产一定要搞,但是,从一开始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法律约束,不能重蹈泰国和印尼的覆辙。
容总理、吴副总理等人对他的意见是完全赞同的,泰国的教训就在眼前,到目前为止,曼谷还有超过50%商品住房是空置在那里的,泰国五大银行有70%的呆账来自于地产业,泰国过去五年里,流入地产业的资金是流入重工业、高科技工业领域7倍。
按照gd计算,泰国在整体的gd在金融危机中直接重创了70%,一夜之间回到了1983年,整整十五年的发展全部成为泡沫崩溃了,还拖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