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地方调研,不管是到哪个省哪个市,地方都会如临大敌,因为他们一旦来了,就说明你这里有问题了,而且不是国务院觉得你有问题,是政治局觉得你有问题。
包括94年南海房地产泡沫,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的两个调研员刚上了去南海的飞机,时任南海省委的罗春霖脸色就吓得惨白,因为罗春霖知道,有人向政治局告状了。
中间的过程很简单,政治局打电话让研究中心过来回答问题,研究中心说我们暂时不能急于给出答案,这样,我们派人过去实际看看情况。
这下子就惨了。
此前也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机构和智囊机构的研究员,包括社科院的研究员到南海,其实都有感觉,但是地方政府招待的很热情,各种关系网互相打招呼,大家好来好去,拎着各种各样的礼品满载而归,自然也不好意思说的太清楚。
中国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的这些人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别人直接对政治局和国务院负责,肯定不敢睁眼说瞎话,说瞎话是要死人的。
包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整整两年里,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个调研员也常驻在香港,负责收集和分析数据,随时和政治局方面反馈情况。
唐葆华就和杨少宗说的很清楚,政治局内部都已经同意了,现在都比较希望你去担任这个主任,大家也信任你嘛。
杨少宗肯定是想去的,这是他最想要占领的一个高地,可在他回国的半个月,他确实是希望尽快拿下渣打银行。
在唐葆华回首都之后,杨少宗立刻乘机飞往伦敦和渣打集团董事会主席康贝斯会晤。
很多人都会被渣打银行的悠久历史所迷惑,以为渣打银行是一家非常大的银行,实际并非如此,从70年代开始,渣打银行就被汇丰银行彻底的甩出了几个身位。
渣打银行的总资产是3372亿美元,但从一级资本和负债率来计算,它的实际净资产总额只有133.4亿美金,而汇丰银行是它的十倍,归根结底,双方的一级资本差距太大。
汇丰银行的股份是非常稀释的,香港中旗虽然持有汇丰银行13700股,已经是第一大股东,所占的控股权却不足4%,即便竭尽所能去收购,最终也不可能达到10%,哪怕是达到10%,想要以这个数额去撬动整个收购合并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渣打银行就不一样了,它在80年代经历过一次强行被收购的风险,资产权开始变得非常集中,仅仅是邱德拔和港龙航空手里就拥有32%的控股权,加上包玉刚基金会,这里面有40%的股份是集中在一起的,只要价格合适就能转让。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香港中旗的总行——中国中旗投行逢低吸纳,目前手中持有7%的渣打股权,通过和这几家的机构的合作,香港中旗实际上已经拿到了另外35%的渣打股权。
在这个时候和渣打集团董事局谈兼并,对手毫无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