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甄嬛》收官,和含韵的交流!

作者:月上孤橙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宝座,只是爱人已逝,姐妹也都天人两隔,终于成为孤家寡人一个……

这个凄凉的收场,让很多观众感叹看了“心寒”。

“终于把整部剧看完了,心里却郁闷了,太沉重!”

“希望现实生活里人和人的关系不像剧里那么表里不一,想到最后孤苦终老,太心寒了。”

“其实果郡王下线后,我就不太想看了,太让人伤心了。”

“……”

因此,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让观众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因为《后宫甄嬛传》这部戏的剧情太过阴暗,不断刺激观众的心理承受力。

曾在《百家讲坛》说“水浒”的学者鲍鹏山,就在微博上批评《后宫甄嬛传》的内容全是勾心斗角、冷硬与荒寒。

“《红楼梦》有善良和美,以及作者对善良和美的呵护和哀伤,《甄嬛传》的善良以及作者对善良的维护在哪里?”

鲍鹏山还指出,好的戏剧应该在黑暗中创造光明,在寒冷中创造温度,《后宫甄嬛传》却“不是别人处心竭虑害我,就是我费尽心机害人”。

而情感专家苏岑,也在做客某卫视电视节目时,感叹该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人性对温暖、光明的渴望,是个很大的遗憾。

沉重的担忧自有其道理,但《甄嬛传》的观众也有自己的理解:正是这样悲情凄凉的结局,才让人懂得古代社会对人性的禁锢,也提醒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比如,有观众就在微博上,写下自己对《后宫甄嬛传》这部戏大结局的感言,称“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而孙丽接受采访时也直言,甄嬛的“可怜结局”能给人带来启示,在大家看来好像她很成功,但其实后来她走偏了,走上一条不归路,她其实是个挺可怜的女人。

在《后宫甄嬛传》的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也普遍认为,该剧有尖锐地对腐朽帝制的批判,与当下一股脑地戏说、美化宫廷的风气完全不同。

对于这类作品,观众是有审美鉴赏力的,即便他们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批判精神,也能在看完该剧后,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总之,无论正反观点如何,一部剧能够给人带来反思和讨论,已经是一种成功。

对于业界而言,《后宫甄嬛传》所带来的各种对影视剧创作的讨论,也值得大家的关注。

比如,影片在卫视和网络平台展开的全方位营销宣传的秘诀,比如该剧在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时的技巧,比如同一题材怎么在制作和立意上有所突破等等。

苏州大学教授苏哲声就在媒体上发文表示,不应该过分吹毛求疵《后宫甄嬛传》的历史真实,而应该思考,为什么这部传达怎样生存、怎样奋斗的作品,会得到那么高的收视率。

在他看来,《甄嬛传》受追捧,起码说明了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