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大明立国之初,总兵有列侯的美名,地方官员都是“伏谒如属礼”。
卫所指挥也威风,若知府不下马表示敬意,卫所官能直接愤怒的“鞭辱仆隶”。
现在反过来了,“承平日久,弓刀废弛,至以二三品龙韬虎贲之将而称走狗于六七品文阶者有矣”。
除了“承平日久”,还有个原因——土木堡战神被俘之后,以勋贵为代表的武将地位集体滑落。明军也从“驭外”变成“御外”。
但战时,尤其下层文武地位就又不一样了。
朝廷让武官出战剿贼,却拨不下几个粮饷。既然卵蛋没被捏住,那武官自然硬气起来了。县官算个求!
你敢耽误军需?后果很严重呀。大不了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所以,知县王象兑很头疼。
别指望世家大户报效军需,他们连田赋都不愿交。
何况流贼并没围城,已经走了。既然不用官军守城保护家财,土豪凭什么破费?
那钱粮从哪出?王老爷正为这事发愁呢。
“州县之吏,懔懔恐后,间有借支正饷,以救目前之急者。然派之里下者,则比比也。
是以私派多于正赋,民不堪命。”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再摊派给五位里长,借他们手去压榨贫民。
……
李振声尴尬了一下,随即慷慨激昂道:“都怪阉党误国!方今皇上励精图治,罢斥奸臣,任用贤能,相信不日就会澄清宇内。”
又是这一套糊弄鬼的甩锅论。
……
感谢书友2021..903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