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大明边军能足粮足饷,或许关外鞑子已经死三百六十五回了——那帮辽将辽兵除外,他们背后牵扯的利益太大。
所以,凡是粮饷不济却又能打的官军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到哪“吃”到哪。
李自成认为曹文诏不会有多少粮食,耗也能耗死他。
二十八日后半晌,两军在刘家庄对峙。
官军除了辎重队外,战兵披甲率百分百。
曹文诏身穿金漆山文甲锃光瓦亮;虎头吞肩兽挂在左右膀;一块护心镜盖住正胸膛;头戴凤翅抹额盔,上有朱红的簪缨英姿飒爽。
精兵白色鱼鳞甲;小卒红色布面铁甲。
举着蓝色三角小旗满场乱窜的传令兵也有齐腰甲。
李自成羡慕的不得了。
盔甲当然重要。
戚继光曾说:若身上盔甲坚好,就被他戳砍我一下,不能伤入。我就手艺拙,第二下也杀到他身上,思之思之。
明人有诗:
从军莫从口外军,身挟战具八十斤,
头盔脑包占得七,顿项掩遮从五论。
唯甲所披四十五,腰刀骨朵二四六,
精工精铁始合度,日夜磨淬光胜银……
当然,那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厂库领出盔甲,止头盔可用。其暗甲止可披戴操演,稍令习于负重,临事无一足恃者。”
再看胖袄——
“胖袄系各省额解,佐领等官钻谋管造,内俱黄绵败絮,不能当风。”
“近见包揽之徒,多收里甲银两,而制造极为粗恶,胖袄中贯沙,久则腐烂。”
“边军胖袄,率自苏松成造,每领计官价二两。又增解赴部交纳,几及三两矣。然此项银两,多以奸役侵费,实用不过七八钱。迨至输边,十九浥烂,军士未得实济。”
就这种破烂货,定制三年一给,但往往十年未拨。
所以,看曹军披挂,妥妥的精锐。
李自成神情紧绷,不敢大意。
双方列横队对峙一刻,日头开始西斜,晃的曹军头晕目眩。
曹文诏不能再等了。
他虽然第一次遇见队形这么齐整的流寇,按理应该保持谨慎,但几十斤的甲胄压在身上可难受。要动起来。
曹军变为凸阵,准备进攻。
李自成列凹阵,有本事插~进来试试?
曹文诏遣左翼奇兵出击;革命军有辛思忠率队迎战。
曹文诏遣右翼骑兵出击;革命军有谷可成率队迎战。
双方画个弧形交错而过。
明军左翼艾万年眼尖,看到后面赵胜部阵型松散,当即拨转马头直冲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