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毕竟还是个孩子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袁崇焕最初打算在遵化阻截,结果晚了一步没挡住。于是袁大人在蓟州设防,可惜被皇太极绕过去了——本来挺难“潜越”,因为朝廷已经先期调了刘策、尤世威、侯世禄等人赶去协防。然后他们都被袁崇焕调离了。

紧接着,袁大人又匆匆赶到通州设防,咦,又被绕过去了。

你以为鞑子跑的快?幼稚。袁崇焕再一次跑到了皇太极前面,把他堵截在北京城外。

“外镇之兵,未奉明旨而径至城下,可乎?”

理论上当然不行,但袁崇焕报国心切,“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

所以“潜越”这事——

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李自成问:“皇太极越过蓟州,袁崇焕为什么没有尾随追击,而是向南绕道河西务直接去了京师?曲线救国?”

战争并不是说打就能打,说走就能走的。

特别是数万人的大规模会战,光一个阵型都要摆大半天,如果一方不想接战,实际上另一方很难抓住对手。

所以在战、守、走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战术选择,就是“拖”。

如果袁崇焕能吊在皇太极屁股后面,那对于深入敌境的建奴来说会非常难受。

按正常情况说,本来就人生地不熟,屁股后又有敌军,这样皇太极就没法肆无忌惮的分兵劫掠补充粮草,饿都饿死他。那皇太极就必须要考虑后路了。

可是袁崇焕却玩了一手迷惑操作。

当然,老袁也不是完全目送鞑子“潜越”,还是出了趟城。

“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公令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件贼大兵。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

张道濬一撇嘴,“你问我我问谁去?督师一介书生,升官又太快,兵事能懂多少?何况野战能打过东虏?不提前进城防守还能怎么办?”

当初老袁刚从知县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兴奋的“单骑出阅关内外”。一回来便放话,“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有了军马钱谷,就是一头猪都能守住。万一没守住就是军马钱谷给的不够。

后来袁崇焕升为兵备佥事,协助辽东经略王在晋。两人每谈及战事,袁崇焕往往会在结尾加一句——“我不惜命!”

王在晋则说:“性命与封疆孰重?”

到了宁锦之战时,袁崇焕学习隋朝名将杨素的“用寡法”,“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

当那两百勇士正在死战,老袁转身回到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