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金曾追随戚继光转战南北,可以说是嫡传。但他从高丽回来讨薪失败后就归家养老了。到浑河也只带了老家安徽定远类似于民壮的三百人。
戚金训练了新浙兵,但短时间内效果有限。
熊廷弼评价他们“南兵虚而猾,所恃狼筅及枯木竹枪多不中用。”
可见这只浙兵已经跟之前的戚家军或者说义乌兵没多大关系了。
然后,“四川石柱司女官秦良玉率兵三千援辽,所过无犯。至通州,偶与浙兵相触格斗,地方官谕解,旋止。”
“情节起于片言之争,遂成大斗之隙。两兵杀伤未己也,而毙及民命矣;混抢行李未己也,而折及民房矣。炮声与喊声齐鸣几至天地动摇,城砖与瓦屋皆震。”
自己人先打了个狗血淋头。
到浑河之战,双方都跟鞑子拼的很顽强,然而一前一后几乎全军覆没。
浙兵彻底退出舞台。
……
募兵中的一些代表如山东“长杆手”、徐州“箭手”也早落寞了。河南毛葫芦军还在。
毛葫芦军起于元末,因士卒所用箭囊为皮毛制成,状如葫芦而得名。
豫陕鄂三地交接处多为山区,民风彪悍。元明两代常招募豫西猎户矿徒成军。
成化年间,那边山区流民就多达几十万,基本都是因为天灾人祸不堪压榨躲进去的。所谓“苛政猛于虎”。
前年朝廷曾征召毛葫芦兵到汉中镇压农民起义。
至于他们的战斗力,原辽东经略熊廷弼评价说:“穿山透林,非平原冲战之用。”
所以革命军杀败他们难度也不大。
张道濬继续介绍道:“还有个别地方官募兵操练,较有实力的要算卢象升的天雄军……”
前年“己巳之变”中,大名知府卢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进京勤王。崇祯帝龙颜大悦。
去年他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正式编练“天雄军”。
今年老卢升任按察使,照旧治军。
李自成当然不会忽略掉卢象升,颔首赞道:“那确实是一位人物。”
驻扎在太行山的张能去河北打粮,刚冒头没几天就在一个叫石家庄的小村子被“天雄军”驱逐了。
卢象升做事还是挺靠谱。
张道濬总结道:“笼统来说,官军能出动的兵力不少,但强军几乎没有……”
再加上各路客兵前来,互不统属,后勤捉急,而且将领只顾自保,并不会十分卖力。
张道濬看过革命军操练,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他认为革命军只要有一万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五万就能四处出击,攻城略地;有十万就能问鼎天下。
尽管大明挺拉稀,但是李自成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