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独霸太行山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箕、草绳、钻子、大锤、炮杆、黑火药等工具。方式跟三百年后修滇缅公路差不多。

挖出毛路,夯实,碎石当路基,表面用煤渣铁渣沙砾铺平,石滚子反复碾压若干次,硬化路面,两侧设排水沟。完工后堪称明代版高速公路。

明代累计修了超过五千多公里长城,烽火台无数,工程还多是在荒郊野外崇山峻岭间。

有那人力财力物力,足够在平原修两万公里宽阔平整的官道,那带来的益处可就太大了。

要么在黄河两岸建“长城”也行啊,能免多少水患少死多少老百姓。功德无量。

唉!又多扯淡了。

现时运输车辆都是硬木轮重载车,对路面损坏很大。只用不修,什么路都得坏。

李自成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再收养路费,但是沿线商贾纷纷慷慨解囊。他们表示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路,一定要维护下去。

尤其是从革命军手里得过好处的财主,干脆利索的甩出几百两银子,眉头都不皱一下。

李自成谦虚道:“这也不必。养路主要是人工开销,一个月也花不了几两银子。”

陈大义拱手,“鄙人对革命军佩服之至,愿追随大统领麾下。”

他之前得了门蜂窝煤生意。工场量产后正好入冬,煤球一经推出,供不应求。

这玩意儿没啥技术含量,原料之中土就不说了,煤渣在附近便宜的就跟白给一样。再加上李自成提供的简易手摇煤球机,三五个工人一天能做七八百煤球。

煤球好啊,既便宜又实用。

为啥北方到处流行烙大饼?

尤其北方平原,树木少,柴禾少,秸秆还要喂牲口呢。总之燃料不好找。再说那些玩意儿占地大热效低,做个饭死费劲,又要人专门守着续火。

而且还要留着盖房子,要为了冬天取暖以及喂牲口等等,尽量省着用。再者穷人能有多少田,哪有那么多秸秆烧?

所以,不是大饼煎饼多好吃,是因为省燃料。

比如把铁锅翻过来,弧面朝上,底下烧点枯枝树叶,茅草都行,把面团擀薄了往上一摊,翻两下就熟。

熬米汤蒸馒头烧一锅水要多少燃料?以面条待客为上礼就是这种传统习惯的遗留。(我瞎扯的)

穷人平时连白开水都舍不得喝,熬米汤时才能捎带喝口热水。何况就冬天想靠茅草秸秆把炕烧热乎,那得要多少啊。穷人只能硬抗,适者生存。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第一位。

一到灾荒年就有“炊某骨以为薪”也说明了些情况,可见古人的燃料问题相当严重。

李自成传给老陈的还有配套铸铁炉子、铁皮烟筒等,销量大好。往年冬天多有烤火盆而煤气中毒的人,这回就安全多了。

清代,“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