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要下雨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此之前,明朝构建海陆两大防线对抗后金,关宁防线抵挡后金正面进攻;登莱及辽东海上防线,威胁对手背后。

“登莱之乱”后,明军虽然收复胶东失地,但元气大伤,登州作为辽东前线的后勤基地的作用大大降低。

此后数年,鞑子有“三顺王”效劳,大明辽东诸岛相继失陷,海上防线基本瓦解。

消除后顾之忧的后金,可以集中全力,从正面进攻关宁,这也为崇祯后期松锦大战的结局又埋下了伏笔。

再者,孔有德率领成建制的军队投降,也开启了明末清初的投降潮。此前投降者,大多实力有限,尚未形成风气。而此后数十年间,统领大军而归顺清朝者,比比皆是。

从以上意义来看,“登莱之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走向。

李自成没有多少登州前线的最新消息,要是仍然按原历史线发展。孔有德坚持不了多久了。

实在说,前去围剿的什么天津总兵、通州总兵、蓟门总兵、昌平总兵、东江总兵、登州总兵、义勇总兵等等带的队伍都没啥战斗力。

战局变化就是从关宁军到达之后。

叛军野战失利,龟缩进登州府城,明军一时半会儿也攻不进去。

登州早先是大明的抗倭最前线,加强其军事能力是首要任务。后来鞑子崛起,登州的作用仍然十分大。

首先登州,莱州地区,作为山东向黄海延伸的一部分,为山东一省的海防前哨,山东有作为京师地区的屏障,所以登莱地区对拱卫京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登州地区与辽东半岛南部,高丽半岛隔海相望,一旦这两方面出现状况,登州地区可以在军事上起到牵制作用......焕的措施,导致了东江各岛都陷入了饥荒,于是有了双岛之变,毛文龙被杀,东江镇分为四协,以陈继盛统领。

袁崇焕死后,尤其皮岛兵变,朝廷才重新设立登莱巡抚,以孙元化担任。

孙元化接到任命后,鉴于登莱地区“兵马器械钱粮一物不备,虽备不精,不可以渡旅(顺)”,力主辞职,并要求朝廷给予足够的兵力,并以西洋大炮增援登州。

朝廷同意了孙元化的请求。

并且,毛文龙死后,其部下孔有德、李九成等人也率部渡海来到登州地区。

总之,登州地区可以说是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火炮犀利,啥都不缺。而且还有海路可以通外面。

所以,孔有德龟缩之后,明军也只能采取围困之法。

九月份,明军各路俱至登州开始围城。

登州三面环山,北面向海,明军乃构筑一道长达三十里之围墙,其高如城,东西两端俱抵海。

由陈洪范、刘泽清率步兵守西墙,吴襄、靳国臣等率骑兵接应;

刘良佐、邓玘等率步兵守南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