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因为炮本身。而是一种全新的铸造法!陛下,您恐怕完全无法相信,从投入实验到生产出这第一尊火炮,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啊,陛下!而且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完全可以做到每范日产一尊火炮的生产速度!”
徐梁脸上平静如水,并没有被汤若望高亢和激动的声音感染。他再次摸了摸光滑的炮身,道:“是谁做出来的?让他来见我。”如果这炮试制了两个月,那启动实验的肯定另有其人。
汤若望显然被徐梁的态度打击了,内心中的熊熊烈火瞬间熄灭,平复了往日的声音,失落道:“遵命。”
徐梁目送汤若望上楼,蹲下身,铁腥味混杂着硫磺味冲入了他的鼻腔。从炮身上看,果然看不见一个气孔沙眼,的确是一尊合格的火炮。
每范日产一尊……如此说来这模具是可以重复使用……铁范铸炮?
徐梁想起前世中的一次参观,似乎是在鸦片战争前由一个县官发明了铁范铸炮,在一个月里生产了一百余门火炮,领先西方三四十年。因为这种难得的领先记录,铁模铸炮法被人为抬高了许多。实际上西方当时走的是锻造路线,很快就要上马高吨位水压机了,自然不会再回到铸造法的路子上来。
不过回到明末这个时间节点上,高质高产的铁模铸炮绝对是神器!徐梁激动之余也有些惭愧,如此重要、高效的技术手段,自己竟然没有想到。想想看,鸦片战争前的材料科学和铸造工艺,比之现在只弱不强,只要舍得投入,必然能够复制。
“邵一峰。”徐梁轻声道。
“在!”
“派人去守住门户,不许出入,等小砚台的人到了之后将这里彻底围起来。”徐梁道:“再,派人去调两个团的骑兵,让冯家的小崽子亲自领队。”
邵一峰虽然不解,但也没有发问,只是转身执行。
汤若望下来的时候,并不知道邵一峰的任务,还在疑惑这个侍卫长为何会独自离去。在汤若望身后是一个年轻西洋学着,徐梁有印象,似乎哪里见过。
“大明子民南怀仁拜、拜见陛下。”那工匠跪地拜倒,身子不住打颤。
“起来说话。”徐梁伸出手掌虚虚一抬,惊讶说道“南怀仁先生,您已经加入大明国籍了?”
南怀仁自豪道:“当然我伟大的陛下,大明的风土人情,大明的文化,深深的感染了我,我发现我深深的爱着这个国家,我愿意为他贡献我的一切,而这一次的火炮就是我献给陛下真正的礼物。”
徐梁震惊道:“这铁模铸炮法是你想出来的?”
“是、哦!不是!不是……是!”南怀仁嘴唇打架,半天就在是和不是之间打转。
徐梁哈哈大笑,道:“别激动,一点点说。”
南怀仁道:“回陛下,眼下全世界铸造铁器铜器,无非就金、泥、蜡三种。以前碰上不好的铁,我在西方也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