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皇帝出宫

作者:渤海郡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然而在这个许多人一辈子没去过本县县城的时代,加上对本宗族的自豪感。在场众人竟然理所当然地认为:皇帝说得有道理,我们到底是天子脚边的百姓,与那些千里之外的蛮子不同。

徐梁捧完之后,又道:“故而我想,日后各宗族订立族规家法,让亲民官也参加进来。一来这些亲民官多是外地人,不知道本地规矩,看了这些乡规民约。不会硬搬家乡规矩,坏了一方风俗。”

在场老人经历过的县令怕不下二十余任。闻言纷纷点头,大为赞同。

“其次,也让亲民官择些要紧的条目,从一村用于一乡,乃至于施行全县。此正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不少老人咧嘴而笑,谁不希望成为一方表率若是全县都用自家的规矩。岂不是无可置疑地表明自家最为懂礼么!

“诸位老丈,各家的规矩是怎么订出来的”徐梁好像恍然大悟一般,这才转过话头问道。

老人们纷纷进言,讲述自家的规矩如何订立。

无非是召开亲族大会,在族长的主持下。各房长讨论,有地位的老者为长老,最终一起确定成文,用于后世。因为最初制定家法的祖宗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这种宗亲大会便随着环境的变化、宗族地位的变化,不定时地的修正。

至于乡规,则是宗族之间友好协商制定,原本就会有官员在场,最终落实成碑文,流传后世。

徐梁早就做过这方面的功课,道:“这与国家立法倒是相似。内阁如同族长,六部如同房长,风宪台垣如同族中老者,齐聚一堂袒露肺腑,便如廷议廷推之礼。”

“此正是家国相通,积家成国之道。正是我大明赫赫如古圣治国之征!”边氏族长接着徐梁的话头便恭维起来,听着肉麻却是他的肺腑之言——若非这位皇帝,他可就要顶着光头拖着辫子去见列祖列宗了。

徐梁笑了笑,继续道:“却还少了一样。”

众人被他吊起了胃口。

“自然之朕”,徐梁笑道:“廷议廷推,最终是由朕裁定。而乡规民约,各族家法规矩,却少了这层。”

众人愕然:难道订立个族约也要送到天子面前再勤政的天子也看不过来吧

“朕每日政务繁忙,自然是看不过来的。而且一来一去耽误光阴,徒耗人力。”徐梁转向任丘县:“我看,就由府县亲民官来做这事。原本也是代天牧民的意思嘛!”

任丘县事前并不得知,故而反应最真,惊讶之余连忙表态道:“微臣谨遵令旨!”

诸位族长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桩事就已经被定了下来。按照这个时代的通则,皇帝和朝廷命官一起定下的事,一介小民还能再说什么对于徐梁和朝廷而言,他们在场却不发表意见,显然是默认了。

“任丘县,”徐梁道,“此法从河间任丘试行,你要做好表率!若是让风宪查明你苛待下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