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使节

作者:渤海郡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能在短期内改变的,没想到竟然获得了中国皇帝的支持。

只是他不知道,一旦耶教严禁祭祖祭孔,不用明廷封杀,普通百姓就会自觉抵制。

更何况皇帝尊重耶教的教义教规,并不代表放弃了华夏传统。所以凡是有条件而不祭祖宗者,当以不孝论,发配辽东、台湾。

凡是不祭孔者……这个不用法律惩戒,光是儒生士大夫就能喷死他。

在单纯地得到了好处之余,皇帝也与龙华明达成了互助条款:外国人出入境管理。

凡是建兴四年以前到达中国的外国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必须申请大明签证。其中自然要提交各种身份证明,而这光靠市舶司和警察局很难辨别真伪。

历史上有两个“闵明我”,正是西方传教士冒名顶替的结果。

龙华明作为耶稣会教士。排斥其他修会是他的本能。如今正好借助外国人管理,将西班牙间谍挡在门外。道明会的“入侵”危机也能够顺利瓦解了。

建兴四年以后,外国人都必须在大明的驻外使馆取得签证,方能在大明的领土、海外领地入境。唯一例外的就是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可以在澳门和台湾入境居留十天。十天内只要得到签证就能进入大明内地。如果签证被拒,则必须离开大明领土。

为此,徐梁不得不提前考虑驻外使节的人选。

按照之前大明的惯例来看,使节必须挑选学贯古今、言辞得体的人去,才能彰显我大明国威。

但如今国际形势与之前大为不同,所挑选的必须是见过世面,而且胆大心细的人去,起码敢于面对泰西之地的野蛮人,此事中华故土自己培养的读书人就差了许多。

而且中华故土的文人,大多有安土重迁的习惯,让他们离开肥沃的中华大地,肯定会非常不习惯。

所以使节的选择,必须要综合切慎重考虑。

这个消息被有意无意放出去试水之后,朝中百官视若危途,对他们来说,去朝鲜和琉球出使,就已经是受罪了。

若是在海上在飘荡半年之上,然后让他们跟一群茹毛饮血,没接受过中华教化的满溢一起生活个十几年,简直比杀头都恐怖。

甚至有人说,一旦被选中,索性犯点小罪,即便流放辽东也比去千万里之遥的葡萄牙要强。

有人躲,自然就有人愿意去。

在辽东改造的宋宜超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愉快,尽管他在改造的过程中,升值非常快。

甚至还在辽东战场上为国家立下不小的功勋,如今已经成为军部的一员。

但这种平凡的日子根本不是宋宜超想要的。

可他再想去打仗,天下已经几乎平静了,而且像是他这种之前留下过案底,造过反的人,想要升迁并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没有皇帝的照拂,每一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