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使者访朝鲜国

作者:渤海郡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送来的奏疏。

大家对于魏鹰的战略眼光第一次表现了肯定,但是对于如何张嘴却显得千难万难。

华夏从立国开始,占有土地就格外容易,几乎是碾压似地将身边的土地划归版图。

所以在送别人土地的时候并不心疼,但问别人要土地就显得有些矜持羞涩。

尤其是面对朝鲜,问他们要江华岛,简直就像是官老爷问自己的随从借几个铜钱买烧饼一样。

徐梁姑且不论,反正内阁诸臣是没一个能拉下脸的。我们大明可是天朝上国,跟我们的小弟去要一块地,这也太丢人了。

但是有非常想要。

最好是让朝鲜人自己提出来割江华岛给天朝驻兵。

典型的要走坏事,还要留好名声的心态。

李倧之死正是个好机会,昭显世子一案正是个好由头。

新王要想顺利拿到明朝的册封,最好能够识相地按照大明的意思行事。

更何况这也是为了朝鲜好。

徐梁之前拿到魏鹰的题本十分高兴,差点当即就要内阁拟本,让朝鲜割让江华岛。结果内阁六位阁臣无人同意,只好搁置下来。

徐梁当时还觉得大明的士大夫实在缺乏开拓精神,让人收罗朝鲜的经济情报,准备再银弹,打通内阁。谁知李倧一死,内阁的面目便暴露出来。之前哪里是不肯开拓?分明就是死要面子!

“可。”徐梁赞同了内阁意见,朱笔批示,回内阁执行。

李邦华对李倧也颇有好感,听到他薨殁的消息并不愉快,但国家之间没有半分私情可言,哪怕他与李倧是生死之交,在公事层面上,他也得把握机会,趁着李倧尸骨未寒去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无论行事如何变通,道义的外衣是绝对不能脱去的。

六月,打着大明鸿胪寺牌号的封舟从天津港启航,载着面色难看的朝鲜使者走水路前往汉阳。这不仅仅代表着大明对于海路的重视渐渐过了陆路,同时也是为大明水师进驻江华岛提供最新的水文、气象资料。

封舟船长十五丈,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二十三舱,前后竖五根大桅,长七丈二尺,围六尺五寸。只要装上火炮,配足水手,就是一艘横行海上的主力战舰。

朝鲜还没有谋求到在大明常驻使节,开设使馆的殊荣,反倒先等来了大明前来问罪的天使。

在原历史剧本中,李倧死后八日,李淏就在朝鲜即位了,然而现在大明突然翻脸,让他连“权署国事”这个过渡称号都不敢用。

“先生,求先生想个法子出来!”凤林大君李淏跪坐在席上,朝自己的守役宋时烈行了大礼。

宋时烈是朝鲜大儒,死后被列为东国十八贤,换言之是整个朝鲜历史上排名前十八的人物。他早年在大儒金长生父子门下学习儒学,二十七岁中状元,两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