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欣赏

作者:渤海郡公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米,如今也开始堂而皇之地占据了成片的土地。

虽然它们的用处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救命粮了。

时光如梭,徐梁终于在一连串的好消息之下等来了冬至。许多地方仍旧将冬至视作新年的开始,对于徐梁而言,冬至则是一年辛苦劳作终于结束标志。

在徐梁治国四年。

货币发行量终于能够满足广大国土的需要了,当然,这也有高丽、东瀛的功劳。大明从这两国进口了大量的钞票纸,质量并不比大明自己生产的差,而量却更多。

只要钞票能够稳定下来,徐梁也就不用担心国内的白银储备了。

后世百姓都只关心手里的钞票,谁会关心国库里的黄金白银?只要大家淡忘了黄金白银,那么大明在对外的金融战中就有了可以动用的武器。

因为现在的欧洲还是金银本位,而且根本没有金融防御的意识。大明

要想派兵打过去还不现实,但通过金融商贸对他们进行一轮不见血的掠夺,却并不困难。

这件大事了结之后,徐梁的心事就放了一半。

剩下那一半,就是亲王出巡的事了。

朱慈烺又眼巴巴的等了一年,幸好宫中对他不设阻拦,他没事可以来宫中找皇长子玩耍,不至于过于无聊。但对于久久不能成行还是颇有怨念。

“又是一年了,你那个天气预报还没弄好么?”朱慈烺催着徐梁道。

徐梁对朱慈烺借口主要就是“天气预报”。

开始只是采集气象信息,找到各地的气象规律,比如温度变化、旱季雨季、降雨量如何。在徐梁的说法里,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让南幸更安全舒适,这是兄长的一片爱心。

实际上气象局的设立则是为了指导农业耕作,也能防止地方官员滥报灾荒,借着天高皇帝远欺瞒朝廷,骗取救济粮。

至于预报本身则纯靠有经验的农老进行预测,可靠度极低,也属于“搭架子”的工作。

“气候问题倒是解决了,不过朕觉得,如果明年再南幸大概更好些。”徐梁道。

朱慈烺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瞬间就被徐梁转移了注意力,问道:“为何会更好些?”

“慈烺,明年朝廷要在京师推行一种大机器,值得一看。”徐梁笑道。

朱慈烺很好奇皇帝到底弄出了什么机器,连声追问。

“是用蒸汽机驱动的犁机,车腹下方有铁钩。刺入土中之后,犁机启动,铁钩自然犁出一道道田垄,一日之间能做出两倍于牛耕的活计。”徐梁说道。

在田间,两牛加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能犁个二亩、三亩地。若是再加大工作量,牛也吃不消。

如今换上了蒸汽机,虽然行得慢,但犁得更深,不需要停机休息,只要不断加煤就能一直干下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