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可就没了。
至于李清还会不会给其他人教,刘老秀才并不担心,他能看出来,李清意不在此,能教自己也只是因为那日借了笔墨,有了一点缘分,这等缘分,其他人不会再有了。
此时熄灭灶火,刘老秀才站起身,看着自己不大的房屋,他突然笑了出来。
......
之后刘老秀才还是一直卖字,不过他却是换了个地方,李清对此也没在意,他知道刘老秀才是担心在他旁边卖不出去,李清能理解。
而后李清也看过刘老秀才的字,怎么说呢,已经能超过这条街上的九成读书人了,对此李清心中感到高兴,是为刘老秀才高兴。
至于有其他人想再来学字,李清是没有再教过,他没有这个时间。
李清的字卖到第四个月,却突然出了一件大事。
他的字本是已经买的非常缓慢了,谁知这一天刚摆上三幅字,就被一个急匆匆而来的人抢购一空,不但如此,之前积压的还没来得及摆上的两幅字也被买去。要知道李清如今还是三两银子一幅,这五幅字出去,可就是足足十五两。
“谁啊?”李清奇怪不已。
不过虽然不知道为何买了,李清还是高高兴兴的收摊。
回到家后,书房的地砖又空了两块,而外面的桂花树也多了两把泥土。
过了七日,李清又去卖字,这次更奇怪的是发生了,有三四个人竟然因为要买字而打了起来,其中一人竟然掏出了刀子。
李清是来卖字不是来卖命的,见到这,连忙就要收摊,谁知那个拿刀子的人对他和气的说道:“李秀才,您放心,我绝对不会伤害你,我是要教训这趁机摸鱼的人。”
“你说谁趁机摸鱼呢?”旁边的人大声说道。
不过见到刀子,旁边人终究不敢再抢,李清的几幅字皆被带刀的人买去,而后兴致冲冲的离去了。
李清不解的带着银两回屋,这到底发生什么了?为何如此?
正当李清要去打听的时候,来自京城消息就在鹤鸣城的读书人中传开了,据说那个买了李清的字带去京城的商人,将字卖给了一个公子,而那个公子正好用这字送给了祝寿的宰相,宰相见字后,大吃一惊。
据在场的人说,宰相是久久感叹,说这字是天下难得,而后又打听到了李清,当得知李清只是位二十二岁的秀才时,更是感叹不已,说大乾往后又多一位大才子,是大乾之幸。
而李清的大名,也就在京城传开了。
有宰相背书,那位商人余下的几幅李清的字很快就卖空,最低的一幅,三十两!
这下消息传开,许多书画商人都坐不住了,都派人来买字要去卖,而前日发生的事,还只是小头,往后估计还有更多人呢。
至于那些之前无意中买了李清字的人,这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