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行走探听罢了。
虽然这样的做法有点粗糙,跟明着告诉别人自己的打算没什么区别,但是吧....
还是假装不知道的比较好。
“若是不来东宫,也能享受到美食,想来张侍中和郝甑山,会欣喜若狂吧。微臣代替他们几个,拜谢太子殿下的美意。”
见刘仁轨的样子,李贤就知道自己的打算被人看穿了。不过也好,自己这么干,就是要让人看穿的。有些事情,做得光明正大一些,反而让人接受。别说刘仁轨等人,就算是圣人天后,估计也会一笑而过。
王勃一个人而已,能探听到多少的消息?
只是....
王勃这家伙拥有近乎过目不忘的本事,就不必跟别人说了。
厨子的动作很快,知道太子殿下不喜欢吃热的太久的菜,所以他们不管做什么菜,都会想方设法的就留下最后一道工序,这样太子殿下传膳的时候,不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就能迅速地上菜。
在这炎炎盛夏,凉面自然是好东西,凉皮也是大受欢迎,而葱香海参,更是让他喜欢。以前见到的这东西,都是用来熬汤的,谁知道,用来做菜,竟然别有一番风味,就是可惜,这等海边的珍品,价格高的不行,就算他是仆射,有能力这么吃,也不敢啊。
一顿午饭吃完,刘仁轨嘴还没擦干净,就拿出了一本奏折:“太子殿下,中书门下两个省,是政令的前两个流程,尚书省是施行具体事务的,一道政令下放到尚书省,尚书省只需要考虑怎么施行就可以了。微臣作为尚书仆射,最多就是补充一点。所以啊,若是讲寻常的奏折,未免无趣,所以,微臣特意挑选了一些兵部的奏折公文。”
“当然,现在微臣手里的这个,不是来自兵部,而是来自焚化炉。”
“不是所有的上奏,都是言之有物的,也不是所有的文书,都需要建档封存,总有一些,不需要朝廷如何安排,也不需要回信的,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保密的,需要焚烧....”
见刘仁轨直接开始上课了,李贤也就不考虑午睡的事情,开始认真的听讲。
一个仅次于房谋杜断闻名程度的宰相,给你讲课,或许你会有比他更好的点子,但也得听着。说到底,来自后世的逻辑,在唐朝,还是不适用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交通。
唐朝没有飞机火车大货车,信息的传递,还停留在需要人送的程度。所以,朝令夕施是不可能的,总要考虑到期间的时间流逝。任何的想法,都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虽然不打算把自己后世的逻辑彻底遗忘掉,但是,结合当下暂时地转变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伴随着讲课的开始,一个个的小吏,开始将戴至德挑选出来的奏折,送到东宫来。
经过两个尚书仆射筛选的奏折,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就在刘仁轨的讲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