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没了下文,这算是铺垫了,自己都勉强接受这个现实。
接踵而至的现实,逐渐地重新构建世界观。
现实比可离谱多了。
敲响暖气管子。
干饭!
家里在小村子里,朴实无华,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热闹,体会不到什么夜生活,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上网,目前出去遛弯儿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姜灿带着三个姑娘出去,一定会遭受村子的上岁数大爷大妈,老头老太太的疯狂议论。
“村东边老姜家那个,带着三个女的吧啦吧啦。”
“哪个老姜家?”
“就那个离了不要孩子那家吧啦吧啦。”
“啧啧。”
“吧啦吧啦。”
姜灿不用细品就能知道他们议论的话题,上岁数的娱乐活动就是瞎侃,即便没带着恶意,他也是见光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点子破事很容易就被传播出去了。
当然不一定非是破事。
头天哪家老头没了,前天谁家媳妇离了,今天谁家结婚了,哪天谁家孩子满月酒。
上到生命轮回,下到鸡蛋大葱涨了几毛,国家大事,社会民生,家庭伦理,等等等等。
大龄人群就像是收集情报的,构建出庞大且神秘的情报网。
传播信息之快。
早起发生点什么事,晚上的时候整个村子的大龄人群就都知道了,吃饭时候再一叨叨。
嘿,全村就都知道了。
说出这样令人惊讶的消息还得神神秘秘的小声叨叨。
“我跟你说,老李家那个儿媳妇,就西头的秃顶那个老李,老咳嗽吐痰内个,那儿媳妇打他家儿子,家暴,可厉害了。”
这时候一定会停顿一下。
“不过我跟你说,我也是听说的,你别瞎传去。”
“哦,那个老李啊,他家内儿媳妇这么厉害呢?那没离啊?”
“这到没听说呢。”
“这儿媳妇娶得。”
“谁说不是呢?”
以上的对话比比皆是,过去姜灿遛弯的时候经常跟在老太太后边乐呵听着。
生活比可精彩多了。
姜灿肯定是不会带她们出去遛弯的,他家对面就是标志性建筑,村子里的银行,所以他也很容易被定位。
村东边的姜家,银行对面那个,上了岁数的一准知道,叨叨叨,姜灿家里多出俩人的消息也就两天就会人尽皆知。
最重要的是两个仙子是真的好看,一准能抓住老头老太太的眼球。
别闹了快,跟家看会电视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