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去网上招聘两个大厨,再在旁边开个小餐厅,我刚才看了一下,这地方太远了,外卖都不送,怎么能让员工饿着肚子跑大老远出去吃饭呢?”
“顺便也可以往外卖,也不要搞什么花里胡哨的,就要一些平常的家常菜就行。”
“行了,暂时就这么多。”
孙琳一边点头一边记录。
张浩则是在旁边都听懵了。
你管这叫‘摄像馆’?你确定你这不是一家小商场?
张浩简单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下刘总说的场景。
‘回忆长廊’‘回忆小卖店’‘抽象艺术风格’‘休息室’‘小餐厅’。
摄像馆现在都这么内卷了嘛?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张浩虽然没当过老板,但他毕竟是一个空调维修师,大大小小的商场也跑过上百个。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
一般来说,商场的内部场景设计都是跟定位有关联。
比如一楼是超市,二楼是餐厅,三楼是服装店这种设计,可以精准导向消费群体。
想要买生活用品的就去一楼,吃饭就去二楼,买衣服就去三楼。
但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摄影馆里搞个照片回忆长廊还可以理解,毕竟跟店名相符,勉强说得过去。
至于那个会议小卖店,你确定你家小卖店七八百平?而且还翻倍去卖,哪个冤大头会到摄像馆里买小时候的产品啊!
更别说二楼的餐厅,张浩直接无法评价。
表面上看,这可以完美的形成一条产业链,客户相当于来这里回忆了一下旧时光,然后买点小产品,最后吃个饭回去。
可问题是,性价比太低。
谁会专门为了回忆时光,跑到这里打卡?
这里又不是什么网红打卡地。
客户到这里都是抱着拍照的目的来的,结果客户想要拍照还不能直接上去,要先把一层逛一遍,这怎么可能嘛!
更别说这五千块钱一套的‘回忆套餐’。
谁家冤大头会专门跑到这里花五千拍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啊!
正常人要花钱请人拍照,不就是因为自己专业程度不够,拍不出美美的照片嘛?
结果这里倒好,直接跟拍你一天最真实的生活,那为啥不随身带个手机完事?
一般这种花五千拍日常生活的人,只有一个称呼——怨种!
张浩越想越离谱。
他觉得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理解能力。
这店肯定活不了啊!
估计几个月就得黄了。
似乎是看出来张浩的想法,孙琳抢先说道:“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