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默想的越来越多,直到发球哨声响起时,他这才回了神。
深吸了口气,缓缓呼出,他努力的调整着自身的情绪。
球场另一边,林幕躬着身子,站在2号位三米线附近,透过球网下沿,专注的观察着孙默的一举一动。
孙默的跳发球,球一出手,林幕脑子一转就接着扭头把视线转回了自家队友们身上。
“有!”
随着华晨的一声高呼,原本接发球的阵容瞬间跑开。
周庭跑回4号位,刘明明逼近网前,李峰和华晨一个换位移向了一号位。
6号位,华晨稳稳的接起了一传。
对方的几个强发球手,特点各有不同。
黄灿和胡林山的更偏向力量和速度,而孙默,在力量上要逊色许多,发球的速度和飘结合是他的特点。
速度不算慢且飘忽,在以往和其他队的比赛中,孙默的发球屡有建功。
然而,没有超过反应极限的球,对蓬蠡队的球员来说,有反应时间,好处理。
至于飘球的特点以及接飘球的技巧,早在刚开始训练时就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垫球练习的一部分。
飘球在于飘忽,因为击球点靠中,飞行不旋转,在下落时因为空气阻力很容易影响了飞行轨迹。这也是飘球落位不稳定的关键。
运行轨迹也决定了,球在高点时不会有变化,下落时才是开始。真到最低点时动能几乎消耗完时又会再次稳定。
因此,接飘球,在高点刚变化时,或是低点接近地板时是接飘球的合适时机。
而华晨因为身高较高,他选择的是上抢高抬手接飘球。
判断出球的运行轨迹,在球刚下落不久还未太飘忽的时候接球,就是华晨的方法。
当然,这样的方式考量的东西不少,首先要判断准确,有反应、有移动、有高抬手接球的基本功,而这一点对于华晨和卢伟两人来说,都没有问题。
侧身对着球网,林幕观察着球的运行,在华晨双手交叠于三米线后半跳着前冲起球时,他后退了两步,几乎走出了边线。
接着,他反身向前连踏两步,跟着起跳,双手微屈迎着来球的方向。
二次攻,3号位快攻,4号位平拉开,或者1号位的后排。
庐州五中的前排拦网球员在林幕跳起时,脑海里的判断已飞快的转动起来。
能有的选择实在挺多,且他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对方这个接应不会传高抛物线给他们太多的防守移动时间。
不过,当看到林幕跳起的身姿动作时他稍安了些心。
身姿前冲,有滑行,应该不好打二次攻,而且就算二次攻,这个球他的位置和后排队友能接起的可能也很大。
3号位,4号位,或者一号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