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下

作者:唐居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还是没有电脑打字跟电脑打印的时代,一切都是铅字排版呢。

如今,这本《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已经正式上市发行了半个来月,但销量却已经破了二十万册。

就是说,第一期试水销的印刷指标已经销售一空,但各地新华书店还在催促发书,说有太多人想买但买不到。

据说,因为这本诗集在各地的销售太火爆,印刷厂又开始加印了,而且这次的起印量是一百万册。

实际上,半个月破二十万册的销量,这已经破了作家出版社发行诗文类刊物的记录。

所以到现在,这本诗集已经大获成功了。

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出版社固然赚了大钱,而诗刊杂志社因为有署名参与校对排版,有分成不说,最重要的是赚了名声。

尤其那位身兼多职的编辑,更是奖励拿到手软。

曹志强当然更是名利双收。

不说别的了,就算以后这本书的销量都不增长了,按照之前的稿酬结算方法,他曹志强也能拿到那二十万册的稿酬,也就是九万六千块!

九万六千块啊,这在如今的1983年,那是个什么概念?

能吓死人的概念!

或许正是因为成绩太好,所以今天主编才找到他,不但提前给他发了稿酬,还给他奖励了不少工业卷以及其他相关票证。

没错,曹志强买收录机的工业卷,都是出版社给他的,是一种特殊奖励,不算在稿酬里。

要不然,以曹志强如今的工厂收入,他不可能凑够买录音机的工业卷。

毕竟工业卷,或者叫购货劵这东西,此时是跟你的工资挂钩发放的,目前是每十块钱发一张,发工资的时候一起领取。

就曹志强如今每月三十元的工资,正常来说每个月也就三张工业卷,他工作还不到三个月,不可能买三百多元的录音机。

不止如此,主编还对他发出了邀请,邀请他参加即将召开的“青春诗会”。

除了这些,主编还说,要推荐他进全国作协,成为正式会员。

他还想调曹志强来当杂志社编辑。

据说他这种情况,工作调动不麻烦,就算麻烦,也可以曹志强先辞职,再去杂志社上班。

诗刊杂志社此时可是正经的事业单位,里面的正式编辑都是事业编制。

在1983年,事业编制已经比工人编制吃香了,而且杂志社编辑的身份,也更体面。

基本上,像曹志强这种情况,只要他答应,很快就能完成工作调动,不会有任何问题。

就算工厂真不放人,曹志强也可以先自己强行辞职,再去杂志社应聘,走这么一个过场就行了。

别以为人家这是忽悠人,其实真不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