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96 高难度测量(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麻辣烫专业户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这些测量带回的数据,我们将可以真正分析出这颗小行星最为关键的质地,结构特征和层次结构。”

“有了这些动机,再倒入我们早已设计好的数学物理模型中,然后再经由我们的超算,就可以得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只要我们的数据采集工作进行的越顺利,分析的越彻底,那么,我们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方成说道。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多采集几次?而只是定为三次……”美女记者在一旁顿时问出了众人心里都有的疑问。

“这是个好问题。”方成回答道。

“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大家看屏幕,可以发现,我们下一个发射窗口期,要十六个小时以后。”

“而十六个小时后的八个小时内,我们也只有两次发射机会……”

“所以,为什么不多采集几次?”

“一来时间不够,二来,也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我们需要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数据采集,才能得到更多有效和对我们有用的数据。”

“综合下来,三次,是我们综合计算出的最好方案。”

……

时间随着方成的解释慢慢在流逝……

值此之际,哪怕明明知道,弹头在太空中还需要漫长达到数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和小行星相汇,但是,所有人就是忍不住一直盯着大屏幕。

相隔数千万公里的炮击,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刻,即便这不是人类的生死危机,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人类科技的巅峰与灭世危机的大碰撞……

导航信息中,动态显示着小行星和弹体飞行轨迹的详细信息,并且进行演算,每颗测量弹体上,尾巴上跟着的数据,就是这颗弹体命中指定位置区域的百分比。

小行星有座巨型山峰那么大,要完整测定这颗小行星,必然需要多颗测量弹轰击在预定位置。

大屏幕上,已经将小行星的三维视图显示了出来,上面密密麻麻标记了二十四个点位。

方成全程解释。

“这二十四个目标,就是我们根据小行星形状,已经现有的观测数据,确定下来的测量点。按照我们的测量办法,这二十四个点位,可以覆盖整个小行星的测量。”

“但是,这个覆盖的前提,就是我们的测量弹必须准备却名这二十四个点位,允许的偏差,不能超过三十米。”

“超过三十米,不是意味着没用,而是代表着我们对小行星的测量会产生部分区域的空白。”

“所以,我们马上就要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大家已经看到了,就是首先要击中小行星,而且必须要击中预定的目标位置。”

“要在数千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