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对明时空的景物很是感慨。
官道附近的民居村落,基本都是低矮的泥墙和茅草顶,偶尔一两处青砖灰瓦院落也显得很破败。
村落旁的田地,稀疏干黄的麦苗,还有一些文启东不认识的作物,长势都不是很好。
从走上官道,一直到太阳又快要落山,近二个时辰的路途中,文启东只见到三个村落。
三个村落不论大小,村外都挖的有壕沟,有一个大点的村落,还修的有低矮的围墙。
从这些村落的情景可以看出,村庄的居民都有一定的防御性,这还是处于官道旁边,山野之中的村落又不知情景如何了。
文启东对明末这段历史,在原时空时,多少有一些了解,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官史和野史各有不同的解说,文启东没有专业性的研究,只是随大众的听听故事,不会去计较真假。
要说真假,最值得相信的,可能就是,明末时期,东亚气候是处于小冰河时期这一说法是真的了。
现在,亲眼看到这一时期的真实环境、景物,文启东对于明末小冰河气候认同了。
不论是草原,还是长城南的关内,一眼看去,山野的树木,田野的庄稼,沟壑低洼处的水塘,都显现出一幅干旱的画卷。
作为连接京城的官道,路上的行人却很稀少,一个多时辰的路程走下来,文启东没遇到多少行人。
单个的行人没有,偶尔遇到,都是三几个结伴而行,还都手中提着扁担和粪叉类的器物。
再向前走,官道进入了一片小丘陵,路上更是一个行人都看不到了,也见不到了村庄田舍,天也黑下来了。
前后看了看,今晚又是露宿野外……文启东心里想着。
在这陌生的地方,文启东的想法就是要谨慎,不能浪,原时空的处事方式不见得能合适这明时空。
王八之气、纳头就拜、人见人爱……,那是小说中的意淫。
找了路边的一处空地,取出多用途军工铲,整出一片露营场地……安营扎寨。
晚饭吃的很顺利,没人打搅,夜里还没到亥时,麻烦又来了。
即将到来的麻烦,在下午路上行走,连着遇到两伙人时,文启东就觉察到了。
虽说不是一位成功的营销精英,可作为,现代社会人人都带着假面具环境下锻炼出的销售员,遇见三百年前的土著‘演员’时,判断力还是在线的。
不久前,天快黑时,路上遇到两拨人,一拨二人一伙,一拨三人一伙。
这两拨人,在遇到文启东时,那眼神,活脱脱的‘猎人’遇到‘猎物’的表情。
两人一伙的还好一些,偷偷的打量。
三人一伙的,看当时的情景,文启东感觉对方想当时就要动手了。
没动手,是有两骑邮差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