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收书的道士,又没吃你家大米,也没碍你们啥事,你们弹劾人家道士干啥?
这下好了,人傻钱多的金主被弹劾走了,以后这抄书的来钱路子不知还有没有。
要不说‘奸商’呢!,文启东被弹劾出京的消息,能在两天内就传扬开来,都是几名书斋掌柜的功劳。
文启东在的时候,为了快速的完成书籍的搜集,給几名掌柜设的有丰厚的进度完成奖。
几个掌柜一核算,要是抄的书多和快,收益比自己留的利润要多,为了获得进度奖励,就把自己留的抄书利润,大部分都放了出去。
生意就是这样,上游放利润了,下游商户不光能多赚,也敢于消减自己的利润,去争夺市场。
本想自己在京期间,就能收集到足够多的书籍,因来钱容易,文启东就加大投入,以求速度。
可被赶出了京城,就没有必要急于求成了,文启东和几名掌柜签订的新协议中,就取消了进度奖。
这样一来,几名掌柜当然也要收回自己的利润,把一件急活,变成一件细水长流的慢活。
利润一旦放出,要想再收回,哪个难度就比让利时要大的多了。
几个掌柜的一商量,抄书道士被弹劾出京的消息,就这样两天内就传播开来。
随后就是停了收书,没办法,收书的金主被赶走了,再抄的书给谁。
停止收书三天后,又重新放出消息,可以继续收书了,但价位降了,因为人家道士不急着要了,给的价位也低了。
上游压价,下游当然也跟着降价,那些数量最多的抄书人,收入也随之降低。
以前抄写一本书,能挣一两银子,现在变成了五百文,刚吃上了白面馒头,又改回了窝窝头,那些抄书的读书人当然骂娘了。
得知抄书被降价,是因为收书的道士被弹劾了,成百上千的读书人才不管你弹劾的目的是啥,不满的情绪在私下里,像暗流一样流传着。
阉党一看东林党激起了一部分读书人的公愤,机会难得,立即以此为由反击东林党的弹劾。
天启皇帝没有完全维护魏忠贤,把道士赶出京城后,东林党官员看到了皇帝的态度,几天来,弹劾阉党的奏折不断,几乎所有的阉党高层都遭到了弹劾。
朱由校‘死而还生’,经历了一次皇位托付后,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自己的接班人,面对宫内宫外都是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会难为的问题。
这样的顾虑,上次病重时,他已经多少做了一些安排,让王体乾掌权就是为了压一压魏忠贤的势头。
包括明知道弹劾道士的奏章是牵强附会,还照样把救治自己的道士赶出京城,都是为了压下魏忠贤的风头,重新让朝堂得到平衡。
通过魏忠贤的手,经过几年的打压,‘众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