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真应该带馒头出来,铁红钢这饭钱都快赶上他工资了。
闫俊听从了闫大海和田兰琴的意见,闫磊给五十一天,铁红刚一天三十。
都不能给太多,尤其是铁红钢,人家正常干活的一天才六十。
三十块钱对他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而且这钱还不能直接给他,你给他,他肯定拿着钱去小卖部买烟。
把钱给他父母,人家还很高兴,傻儿子终于能挣钱了。
还有闫俊车上的烟不能给他抽,一个是闫俊和闫磊都不抽烟,二是给一次以后他就可能自己在车里拿东西了。
总之,带着铁红钢注意的事多了,感觉有点麻烦。
。。。。。。
接下来几天,有电话要粉条的闫俊就准备货,没有就在家帮着装冷库,过两天就可以试运行了。
还有一件事是闫大海在鲁省山县订购的下粉条用的漏瓢做好了,闫俊开车带着他和闫磊去拿货。
山县一个镇大部分都是做粉条的,规模比闫王庄的大多了。
而且这里还有生产制造粉条的设备的厂子,虽然不大,但东西是样样俱全。
都是做粉条加工的,山县的人也知道豫东闫王庄的存在。
可能是生意吧,也可能人家鲁省人天生好客,厂子老板不仅耐心给闫大海一行人讲解新的设备,还带着他们参观了好几家生产粉条的厂子。
没错,人家这里也是有小作坊开始,这两年进化了,成了小厂子,挂牌了。
闫俊心想闫王庄的好像直到2015年才被政府逼着上牌,三证合一,才能继续生产,这样也把纠缠了十几年的收税提上了日程。
参观结束以后,老板非拉着在他家吃饭,一顿饭下来,闫大海和闫磊被抬着上了车。
太热情了,太能喝了,闫俊怕了,人家真真地表演了什么是三口一碗酒。
其实山县的机器闫俊知道,比闫王庄的先进一点,可是后世这套设备没两年就落伍了,闫俊不打算买这个。
他心里有个计划,回家就准备。
下粉条的漏瓢买来了,可还得把它配套的东西也得更换。
闫王庄的做粉条的赚钱吗?肯定是赚钱的,但赚的钱大部分都投到设备上了,两三年就得更新设备,冷库,车辆等等。
闫大海喝多了,回家躺床上起不来了。
没办法,只能闫俊和田兰琴去镇上订制铁锅的地方看看,说实话,这东西闫俊真不知道咋讲价,这时候还得靠老妈上场了。
100的铁锅,就是直径1米。
价格闫俊不参与,他四处看看,田兰琴终于发挥了她的用武之力,便宜了200。
她很高兴啊,回去路上买了件孙丫丫的衣服给送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