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员卖的又不是rmb,哪能谈一家成一家!
还是一个好心的大爷,看闫俊是个年轻仔,“年轻人,三楼c区有几家专做粉丝的,你可以去哪里问问。”
闫俊谢过老人家,上了三楼,到了c区,确实好多家,还有四家挨着的。
不是这一行的会觉得好奇怪,这么多家凑在一起,不怕恶意竞争吗?
其实这和你去菜市场买菜一样,这么多家卖菜的贩子,这么多年了,也没见他们打起来啊!
谷軙等到闫俊去了联排那四家卖粉丝的第一家,推销粉丝,旁边三家老板也都聚了过来。
四个人,把闫俊的粉丝品尝了一下,开始了多方提问,这个时候一定得沉住气,能尝一下你的货,就说明有点意向了。
什么都好说,就是价格得放在最后,要不然,光谈价格了其他不问,好产品也可能低价卖了出去。
“小兄弟,这粉丝是你家自己产的呀,看这外表不顺,是不是用烘干机烘干的?”
闫俊点点头,“老哥,确实是,全自动粉丝机,出来就是成品了,大家都是懂行的,这两种粉丝其实质量上是差不多的。”
另一个老板问道:“你家厂子一天能生产多少斤?”
闫俊转头,“全自动粉丝机现在一天2万斤左右,还有用冷库的,一天2万斤。”这个时候只能半真半假的说了,要不然,你说你一天就产了八千斤,这产量够干嘛的?
而且很明显,这四家有可能会统一进货的吧?
四位老板对视一眼,年纪最大的大胡子掰了一段粉丝又看了看,“你家厂子不小啊,这得请多少工人?”
闫俊心里明白,他们觉得自己在吹牛,“厂子不算大,现在工人有二十几个吧,主要是人工便宜,多招点人,干活快。”
他把包里带来的厂子证书复印件给几位老板看看,还有产品的品牌注册,甚至手机里拍摄的一角粉丝生产录像都给他们看了。
这个时候,就是向他们展示自家厂子实力了,农村和城市一比,有一点,就是地便宜。资料上看,厂房是真的大,设备也挺多。
当然,他们看到的设备大部分是生产粉条的,闫俊没有解释。
“小兄弟,说个价吧,咱们看看合适不。”
这时肯定不能说自家的价格,又是墨迹了半天,双方终于谈好了价格。
2.85元,闫俊提供运费,货到付款,不压钱,粉丝包装,按2斤、5斤、10斤装。
谈好价钱,就是签合同了,等他们打印好,闫俊看了一下,没毛病。
双方互相签字,他们盖好章,闫俊打电话给田亚军,发传真,盖章。
最后再传过去一份,这笔交易就是达成了。
四个人要了六万斤粉丝,一家合一万五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