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学子少了些。”
“现如今,过了三年,又有一批新的学子加入科举,这一期的竞争应该会很大。”
远吉说话时带着一分忧愁,上一届他们参加科举时,人少他们都没有被录取。
这一次人多,竞争更大,录取的希望就更小了。
“南方祸乱渐大,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今时不同往日,我估计这次科举会录取很多人才。”
南山也把自己心中所想给说了出来,引来了朱元、远吉的关注。
面对两位好友的目光,南山组织了一下语言后,继续说道。
“我敢断言,此次科举,将会录取十之八九的学子。”
“当然,录取方式不一定是及第登科,应该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招收人才。”
朱元和远吉看着南山,眼中满是疑惑,更多的却是惊讶。
因为南山刚刚说他敢断言,这句话代表的意思和力度可是很特别的。
面对两位好友灼灼的目光,年轻的南山微微一笑,迎风而立,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采从内至外的散发而出。
“很简单,科举这一制度,其实是一个牢笼。”
“一个控制我等读书人的牢笼!”
“当然,科举也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破阶的机会。”
“王侯将相,达官显贵,都可以通过科举来实现。”
“说来可笑,我辈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载,俯首称臣为孺子牛,目的不过是一举成名,加官进爵,光宗耀祖罢了。”
说到这,南山的语调有些可悲。
接着,南山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不过,这是大势,我挡不住,我们也挡不住。”
“自古以来,百姓盗匪之乱,都是小乱。”
“唯有读书人之乱,可蛊惑人心,可牵扯利益,可聚集势力,可成席卷之势横扫天下。”
南山望着帝都汴梁的方向,背对朱元、远吉,幽幽说道。
“所以,我敢断言,此次科举十之八九的学子都会找到出路。”
“也必须找到出路!”
“除非……否则……”
除非后面还有个否则的内容,南山没有说出来,因为那样显得大逆不道。
当然,南山刚刚那番言语,已经够危言耸听和刷新三观的了。
哪怕朱元和远吉都是南山亲近之人,此刻他们心中也掀起了滔天巨浪。
……
一朝风云起,男儿带吴钩。
问君几时来,何年入帝都?
南山眺望远方渐渐出现在视线内的王都,城墙壮阔庄严,如潮水落地涨来,又如山岭横亘天地。
还未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