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左、右侍中,并任城王等七人共摄之。每日呈表内奏,供朕阅之。但有不决,可入内与朕议之,再行定夺……余者需尽心辅佐……”
众臣恭称遵旨,心思各异。
若逢突变,由三公暂摄政务是定例。多加了前左右侍中也不算奇怪。毕竟刘芳、崔光贤名在外,桃李满天下。游肇则是帝师,皇帝心腹,且为当世大儒,忠耿之名一时无两。
但多了素来不来待见的元澄,却独独将四侍中的内侍中刘腾排除在外,就很耐人寻味了。
且这辅政之臣却是单数?
古今未有之……
元雍则是悔的肠子都青了,偏偏他还说不出怨言来。
早知道有今日,他就不该将太尉之职拱手让人……
正懊恼间,又听皇帝道:“即日,后宫诸务交还皇后,不再由刘腾暂代。另有几桩任免,即刻传谕:
今日之变,皆因宫禁不严、禁卫查验不严所致。即刻免去于忠卫尉卿、领军之职,各由元怿、高肇暂代。
褫夺左卫将军宇文福、武卫将军元熙一应职爵,交由三司审处……另,迁升元渊为左卫将军,元演为虎贲中郎将……”
元嘉大喜:真正是人在家中坐,官从天上来?
太尉之职如处,长子的左卫将军之职又是如此?
不出意外,定是沾了李承志的光……
高肇同样大喜:非常之时,皇帝不但对他信重依旧,并且授他从未染指过的内卫之职?
元怿则是喜忧参半:他素无军事之才,皇帝令他兼任卫尉,自是为了制衡高肇。但问题是,高肇本就兼领中军,如今再添为领军,军权岂不是更重?
况且,一看就知今日是李承志舍命救驾,才让陛下免于厄难,不然皇帝不会对虎贲之元渊、元演等与李承志亲近之辈猝然擢升?
元演骤迁而空缺的郎将一职,十之八九就是为李承志予留的……
可想而知,日后的李承志更受皇帝信重。高肇得此臂助,岂不是如虎添翼?
猜忖间,皇帝又挥了挥手:“三公暂留,余者退下吧……”
猜测皇帝应是予这四位另有交待,说不定就会议到如纂驭(继承)等涉及国本之事。堂下诸人或是猜疑,或是不愿,但皆恭身告退。
果不其然,等诸人走尽,皇帝挥退左右,直言不讳的说道:“朕深知今日之事不可久瞒,不然定会埋下祸患,故而急召尔等入宫。怕尔等猜疑,朕索性言明:
若胡氏生子,自是由其纂驭宝历。若安之若命,自是由宗氏子弟中择子承肆。朕已有定属,皆载于诏中,尔等再莫要非议……”
这种事情,哪里敢胡问?
三人连称不敢。
话峰一转,皇帝又挂上了笑,看着元嘉说道:“有一桩喜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