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置于死地

作者:眀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支铅笔,又从案上拉过一张宣纸,飞快的划了起来。

只寥寥几笔,便将崔光所说的数州勾靳了出来。崔光叹为观止:“你竟有这等本事?”

我本事多了去了。

李承志也不回应,只是咬着笔杆,盯着地图发散思维。

如今的灵州,便是之前起事的薄骨律镇。叛乱平定后,众辅建言,称敕勒内附多年,颇为顺从,已无需再立军镇羁縻。

高英从善如流,便撤了薄骨律与高平二镇,设立灵原二州。

除原有的镇民外,其迁移的州民大多为陈仓之战时,李承志俘虏的南军。

祖祖辈辈行惯了船,打惯了鱼,种惯了水田。甫一撵到整日风沙漫天的北地放牧,垦田,自是极不习惯。

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千不该万不该,真廷不该将这数万南军只迁移至这两州,且是集中安置。

这等于是给这些俘兵创造造反的机会,只要稍有些风吹草动,必然应者从云。

历史上的六镇之乱屡平不绝,与此如出一辄。每平定一次,朝廷便将叛军叛民换个地方安置,却不分而治之。结果过不了两个月,又叛了。

如今不过是将历史提前一幕上演,李承志早料到了。

那燕、瀛、定三州呢,又是因何故叛乱?

“与去岁泾州之乱大同小异,此三州皆是僧民作乱。起因是州郡盘剥过甚,寒民无粮御冬,苦不堪言,而后授僧贼蛊惑,继而从逆。

不过有崔延伯坐镇定州,都督燕瀛数州,平定叛乱不在话下!”

嗯?

李承志皱起了眉头:“即知官府盘剥过甚,朝廷为何听之任之?再者我犹然记得,仲夏之时你曾提及,今年风调雨顺,各州收成颇丰。即如此,便是税重,也不至于使民户无粮越冬才对?”

崔光怅然一叹:“各州收成颇丰不假,但只关中与北镇两战,便征召州郡之兵并民夫数十万,耗粮何其之巨?

因你之故,尽遣州军并民夫,关中予立夏之前已然复耕,如今尚能自给自足。但六镇数十万顷良田,却整整荒废了一年。

而为保北征大军之所需,清河王(元怿)不得不行猛虎之苛政,差些将六镇刮地三尺。而待高司空撤军之后,六镇便隐现生乱之象。朝廷无奈,只得再征北地州郡之粮,补于六镇……”

原来是拆东墙补西墙引出来的祸端?

关中熟,天下足!

这句话在元魏是铁一般的真理。

恰逢关中大战,便是李承志悲天悯人,尽早遣散州兵、民夫复耕,但已然错过了最佳时节,收成至多也就是往年一半。关中之粮能养活关中之民就已然不错了。

而偌大的六镇颗粒无收,更是如雪上加霜。而河东、齐鲁诸州郡还要供养淮、扬等地防御南朝的大军。两权相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