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零章 金蝉脱壳(三)

作者:眀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之后,便是各凭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其实李承志真没想这么早离开朝堂中枢。本以为携关中大胜之功,怎么也能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成为触手可热的朝廷新贵。再凭他与高英、高肇、元嘉,并三位汉姓辅臣的关系,无论如何也能为西海再争取数年的修生养息之机。

殊不知天不遂人愿,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高肇会背刺予他。

嗯,也不算是背刺。而是高肇嗅觉异于常人,通过珠丝马迹,断定李承志早有不臣之心,更已有不臣之举。

高肇不想为他人做嫁衣,更不想屈于人下,因此才步步紧逼,连削带打,意欲逼迫李承志就范,臣服于他。

可惜高肇低估了李承志的韧性、能力,更甚至是野心。

谁敢想像,李承志还只是一介白身,泾州李氏已然破落,就只三百家臣,连门阀之门楣都已摇摇欲坠之时,他就已经有了反志,并着手布局?

更是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已耳目遍布天下?

一步错,便步步错。直至金明郡与夏州大营的两把火,更是逼着高肇不得不显露原形。

凭心而论,李承志对高肇还是极为佩服的。若非他凭借着穿越者的身份抢占先机,此时咬牙切齿,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绝对是他李承志。

如今虽说是他暂居上风,但只是险胜了一招,最终鹿死准手,尚未可知。

夏州一反,高植为刺史的朔州也必然会反。相应的,已然僧乱四起的恒、燕、瀛、定四州也必然会成星燎原之势。

这一点,李承志有九成九的把握。

不然为何这数州大乱,连当世名将崔延伯都只能龟缩于定州城中,而唯独夏、朔两州风平浪静?

就算这两州存粮颇多,但流民又非死人,肯定是哪里有粮就往哪里跑,不可能明知夏、朔二州有粮,而眼睁睁的错过活命的机会?

因此李承志才断定,这僧乱的背后,必然是高肇在布局。

如此一来,晋、燕之地必反,继而北镇就会大乱。因为朝廷的粮运不过去。不管是运来赈灾的民粮,还是军粮,若要强运,便是肉包子打狗,便宜了高肇。

到时黄河以东,太行以北便能乱成一锅继,几乎波及元魏大半个天下。高肇只需令高猛坐镇金明,扼守京城、关中、河东等地至北地诸要冲、关隘,就能阻住朝廷北征的大军。

只要再能与朝廷抗衡两到三年,他就能彻底整合北地与六镇。

其他都还好,而只需收伏北镇那些军头,豪强,但凡高肇大旗一竖,便能聚起数十万能征善战的强兵。

便是李承志都觉不寒而栗,是以他焉能装聋做哑,视若无睹般的往平州就封?

所以自受封之初,打算烧了金明的油湖和夏州大营之时,李承志就已开始绞紧脑汁,谋划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