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三章 坐镇幕后

作者:眀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三册》,委实令李始良拍案叫绝。

自古至今,从未有人将治理民事、军务的方法手段列的如此详尽。

若非此册,李松焉能将西海治理的井井有条,便是陡增五六万户,也未引出乱子来?

李承志客气的笑了笑,接过有如包了浆一般的典册,脸上露出一丝缅怀之色。

并非他学究天人生而知之,而是耳喧目染,照葫芦画瓢。

后世俗话常说,没响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说的就是李承志这样的。谷沐

从小就长在农村,正儿八经的农村娃,父亲还干了大半辈子的村支书。因此从小到大,李承志尽听的是地怎么分,工怎么出,渠怎么修,粮怎么缴。

毕业后,又被分到了应急管理局,组织乡民抗洪救灾,防汛巡坝的事更没少干。

所以对于这种村、组单位编户、管理,李承志自然是手到擒来。

不然李承志何来那般强的组织能力?

但至多也就到村这一级别,大概几百上千户的样子,再要多,李承志就抓瞎了。

这个体量与古代的乡差不多,而恰好补足了古代民政体系的空白和短板。而乡以上,也就是民达万户已到了古代的县这个级别,自先秦设立郡县制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不算很成熟,但绝非够用。

所以李承志只是稍稍进行增改,使两者相结合,就能有条不紊的运行下去。

之后又一条一条的教给李松,才让他将河西治理的这般好。

而先进有效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李承志的这套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遏止乡党、县望的发展,以此影响到门阀,世族的诞生。

但也并非没有短板,不但有,且极为明显。

那就是识字的庶民太少。

民户不多之时,就如未从秦梁二州迁运民户之前,举河西之民还不足两万。

一個李氏子弟管一百户,两百个就够用了。

如今民户已达十万,若依旧将士族、郡望隔绝于政务之外,无疑于痴人说梦。所以李承志才将禁令稍稍松动了一些。

但以后呢?

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大力提升识字率,不再使门阀士族垄断知识,就如隋以后的科举制。

但这需要时间,绝非能在短时间内一撅而就。所以如何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

反过来再说,如今的西海就如白纸,自然好作画。只有排除万难,于此时定下基调,以后才好循序渐进,达到目的……

不知道李承志的思维已经发散了这么远,见队眉头紧皱,李始良只以为他在为难自己方才所言。

他狐疑的问道:“虽说你不好过于抛头露面,但如今就只西海与镇夷两地,民不过十万户,军不足四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