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七章 造纸

作者:眀志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拿勺搅了搅,还尝了一口,见咸淡合适,汤中的菜叶也不少,李承志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民以食为天,人活一世,无非就是有口饭吃。是以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万不可出现以次充好、贪污克扣的现象!”

李松忙拱手道:“郎君放心,仆省得!”

这可是由前车之鉴的。

因为要造炮,兵工必须扩建,从下到下人员近有五千。人一多,漏洞也就多,自然也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

有人克扣工人饭食,被李承志察知,一口气砍人三十多颗脑袋。

兵工场的副主事是李良,也就是李氏的老铁匠,可谓功高劳苦,但头都磕破了,都没救下侄子的命。

李承志更是挥泪斩马谡,直接靳令李良致仕。

而李良已近六旬,便是强撑也干不了几年了。但他李松却才三十有九,若为这么点小事被降级,革职,岂不得冤枉死?

所以他不是一般的重视……

转了一圈,又到各处看了看,工人也已上完早课,用完早食,正式开工了。

李承志又转回了工棚。

夏季炎热,所以工棚大都是半敞的。一进门先能看到一座巨大的粉碎台。上面堆满了树皮、树枝、芦苇、干草。

原本上用木材、麦草更好,制出的纸张最为结实,且极其轻薄。但如今的西海百废待举,木头要用来筑盖民居,麦草要用来喂养牲畜,甚至要当做行军粮草,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工序有条不紊:民夫用马车将原料进到棚下,而后两人一组,一个喂,一个切,将原料铡成碎节。

装运草料的车人又会将碎料清出,投入一侧的蒸桶,拌以石灰,然后再架上蒸锅。

这个过程费时稍有些长,需要反复操作。一是去除杂质,分析出纤维,二是漂成白色,至不济也要成淡黄色。

待原料煮好之后,便会倒入石池,砸成浆糊。剩下的便是过滤,挤压、晾晒。

这一套工艺流程比起南北朝现阶段而言,可谓是翻开覆地:一是换了原料,由只用亚麻造纸换成就地取材在,而且增加了纸张的韧性,不至于一碰就摔,营业税墨即烂。

二是增加了蒸煮、漂白。以前造纸,是没有这道工序的,只是将麻砸成类糊,而后贴到墙上晾干,费时项目奖力且不说,还极占地方。

试想就屁大的一个作坊,能有多少墙?所以只多了这一道,就使效率提高了一倍都不止。

而这一套功序,直到宋朝时才逐渐成形,也是使平头老百姓能用的起纸,看的起书的根本原因……

来的最晚的工人入场也近两月,是以极为熟捻,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丝毫不乱。见与预期中的大差不差,李承志也很是高兴,特意褒奖了李松几句。

不等李松眉开眼笑,他又着重交待道:“无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